成语拼音:qiāo jīn jī shí
成语解释:金、石:指钟磬一类的乐器。演奏钟磬等乐器。也形容声音铿锵。
成语出处:唐·韩愈《代张籍与李浙东书》:“阁下凭几而听之,未必不如听吹竹弹丝、敲金击石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诗文、声音等
繁体字形:敲金撃石
英文翻译:Strike gold and stone
敲:1.在物体上面打,使发出声音:敲门。敲锣打鼓。2.敲竹杠;敲诈:有的商人一听顾客是外乡口音,往往就要敲一下子。
金:1.俗称金子。金属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赤黄色,有光泽,质软,延展性最强,化学性质稳定,易传热和导电。常用作合金、硬币、装饰品等。通称黄金。2.金属:五金。3.钱:现金。助学金。4.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鸣金收兵。金鼓齐鸣。5.比喻尊贵、珍贵:金口玉言。6.像金子一样的颜色:金发(fà)。金灿灿。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
击:1.打;敲:击鼓。旁敲侧击。2.攻打:袭击。声东击西。3.碰:撞击。肩摩毂(gǔ)击。4.接触:目击。
石:[shí]1.构成地壳的坚硬物质,是由矿物集合而成的:花岗石。石灰石。石碑。石板。石器。见〖岩石〗。2.指石刻:金石。3.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药石。4.姓。[dàn]容量单位,10斗等于1石。(在古书中读shí,如“二千石、万石”等。)
你有没有听过“敲金击石”这个成语?先来看个场景:剧场里古筝演奏家指尖翻飞,弦音时而如珠落玉盘,时而似金石相撞,观众席有人低声感叹:“这琴声真是敲金击石般清亮!”这里不仅形容音色清脆,更传递出演奏者扎实的功底。
可能有人会问:“敲金击石不就是字面意思吗?”其实这个成语的妙处在于双重意象。金器相击代表贵重物品发出的悦耳声响,而石头碰撞则暗示粗砺中迸发的力量感。比如在诗歌朗诵会上,朗诵者用方言念出《将进酒》,沙哑的嗓音配合三弦伴奏,竟让人联想到“大漠孤烟直”的苍茫,这不正是声音的“金石碰撞”之美吗?
现代生活中也能找到新用例。清晨公园里,有位老先生用钢尺敲击景观石,叮叮当当的声音引来孩童围观。有人笑问这是不是行为艺术,老人解释:“我在教孩子分辨不同石料的音高,这叫'敲石辨音'。”这个趣味场景里,成语的原始意象被赋予了科普教育的新内涵。
有人疑惑:“这个略显生僻的成语还有存在必要吗?”我倒觉得正是这种特殊的质感让它不可替代。就像电子合成器普及的今天,仍有人偏爱黑胶唱片的沙沙声,“敲金击石”承载着我们对声音质感的细腻感知。下次听到特别打动你的声响时,不妨试试用这个成语形容,说不定能收获意想不到的共鸣。
语言就像活水,成语的生命力在于使用场景的拓展。当我们在音乐节听到电子摇滚的金属质感,或在茶室聆听建盏与茶匙的清脆触碰,这些现代声响与古老成语的碰撞,不正延续着语言文化的基因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