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ìng shì bù xiá
成语解释:敬:恭敬。事:侍奉,为他人效劳。暇:空闲。恭敬地为他人奔走效劳,忙得没有闲暇之时。
成语出处:《旧五代史·明宗纪》:“时议皆以为安重诲方弄国权,从荣诸王敬事不暇,独忌从珂威名,每于帝前屡言其短,巧作窥图,冀能倾陷。”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敬事不暇
英文翻译:Too much respect
敬:1.尊敬:敬重。敬爱。敬仰。致敬。肃然起敬。2.恭敬:敬请指教。敬谢不敏。3.有礼貌地送上(饮食或物品):敬烟。敬酒。敬茶。敬你一杯。4.姓。
事:1.事情:国事。公事。2.事故:出事。平安无事。3.职业:谋事。4.关系;责任:回去吧,没有你的事了。5.从事:大事宣传。6.侍奉;伺候:事亲。不事王侯。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暇:没有事的时候;空闲:无暇兼顾。自顾不暇。
“敬事不暇”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其实它和“应接不暇”意思相近,都用来形容事务繁忙、难以周全。比如一位刚创业的朋友说:“客户需求像雪片一样飞来,我真是敬事不暇,连吃饭都要盯着手机回消息。”这时候,问题来了:为什么人们会陷入这种状态?答案很简单:当我们的时间和精力被多个任务同时占据,就容易出现“顾得上这个,顾不上那个”的局面。
举个更贴近生活的例子:小张周末既要帮孩子准备科学展作品,又要处理公司临时派发的报表,还得抽空探望生病的母亲。他苦笑着说:“现在终于懂什么叫敬事不暇了,恨不得能分身。”这里隐藏着一个关键点:现代人真的需要同时处理这么多事吗?其实很多“不得不做”的任务,往往源自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过高期待。
观察办公室里的场景特别有意思。新入职的实习生常常手忙脚乱,打印文件时电脑突然死机,接电话时客户又在催方案。这种时候老员工会拍拍她肩膀:“刚开始都这样,学会给事情排优先级就好。”这带出另一个思考:“敬事不暇”是能力问题还是方法问题?个人认为更多是后者——就像收纳师能整理好杂乱房间,时间管理高手也能把繁杂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
有意思的是,这种状态在不同时代有不同表现。二十年前的人可能为农田里的活计忙得脚不沾地,现在的上班族则为屏幕里的信息流焦头烂额。有位程序员朋友这样形容:“代码bug像打地鼠,刚解决一个又冒出来三个,这种敬事不暇的感觉让我想起小时候帮家里收麦子。”技术发展带来的效率提升,似乎总伴随着新的忙碌形态。
面对这种情况,不妨试试“选择性专注”。就像厨师在高峰期会优先处理急单,我们也可以把事务分成“必须立刻做”“可以找人做”“其实不用做”三类。有位企业高管分享的经验很实在:“学会说‘这个我不擅长’之后,我的敬事不暇指数直接减半。”生活的艺术,有时候就在于明智的取舍。
最后想说的是,偶尔的忙乱其实充满生命力。看着晚高峰地铁站里穿梭的人群,那种为生活奔波的劲头本身就在诉说故事。重要的是别让“敬事不暇”成为长期状态,就像春天的雨,下得急些无妨,但总归要看见云开雾散的时候。找到自己的节奏,或许会发现不一样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