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iá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í bù xiá zé

成语解释: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

成语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回:“三人急不暇择,从窦中鱼贯而出,外面正是一条逼狭的胡同,还静悄悄的没人阻住。”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急不暇擇

英文翻译:catch at a straw

急不暇择的意思

急:1.急躁;着急:急性子。急着赶路。2.使着急:眼看要开演了,小王还不来,真急人。3.匆促;迅速。与“缓”相对:急促。水流很急。4.迫切;情况严重:急事。情况紧急。5.紧急严重的事情:救急。当务之急。6.热心做;热心帮助:急公好义。急人之难。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暇:没有事的时候;空闲:无暇兼顾。自顾不暇。

择:[zé]1.挑选:选择。择善而从。饥不择食。两者任择其一。2.姓。[zhái]1.义同“”(zé):择菜(把蔬菜中不宜吃的部分剔除,留下可以吃的部分)。2.分解并理清(混乱的线、绳等):费了半天劲,才把那团乱毛线择开。

成语评论

急不暇择”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它背后有什么现实意义?先看一个场景:假设你正在赶飞机,但路上大堵车,好不容易打到车却发现手机快没电了。这时候司机问:“走高速可能更堵但距离近,绕小路远但车少,选哪条?”你只能匆忙决定——这就是典型的“急不暇择”。

这个成语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其实它揭示了人类面对压力时的决策困境。当时间紧迫、信息不全时,人们容易选择看似“最快解”而非“最优解”。比如毕业生在就业焦虑中随便签约第一份工作,或者在股市暴跌时跟风抛售股票,本质上都是“急不暇择”的体现。

有趣的是,现代科技反而加剧了这种现象。短视频平台的“15秒购物车”、限时折扣的倒计时设计,都在利用人们“急不暇择”的心理。我注意到,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越需要培养“暂停三秒”的能力——就像足球运动员在高速带球时仍能观察全场,这种刻意练习能有效减少仓促决策。

如何在紧急关头做出更好选择?有个职场案例值得参考:某项目经理在客户催促进度时,没有立即压缩测试周期,而是快速召集团队用“红黄绿”三色标记风险等级。这种结构化思考框架,既满足了时效要求,又避免了盲目取舍。可见,“急”未必导致“乱”,关键看是否有应对机制。

从个人经验看,应对急迫情境就像学游泳:刚开始呛水难免,但掌握换气节奏后就能游刃有余。我习惯在手机备忘录存着“应急三问”:这个决定影响多久?是否有替代方案?最坏结果能否承受?这个小工具帮助我在多次突发事件中保持了清醒判断。

最后要强调的是,急不暇择并不完全是负面状态。急诊医生分秒必争的决断、消防员火场中的快速反应,恰恰是这种能力在拯救生命。关键在于区分“真紧急”和“假紧急”——就像老船长说的:“风浪大时更要看准罗盘,而不是忙着舀水。”生活中的选择智慧,或许就在这动静平衡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