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ào
  • chū
  • lái
  • jiào
  • ér
  • yīng
  • há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iào fù chū lái,jiào ér yīng hái

成语解释:指对一个人施加教育应该及时及早。

成语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教子》:“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复句式;作谓语、分句;指对一个人施教应该及早

繁体字形:教婦初來,教兒嬰孩

英文翻译:Teach women to come and babies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的意思

教:[jiào]1.教导;教育:管教。请教。受教。因材施教。2.宗教:佛教。伊斯兰教。信教。在教。3.姓。4.使;令;让:教他无计可施。教我十分为难。[jiāo]把知识或技能传给人:教唱歌。教小孩儿识字。师傅把技术教给徒弟。

妇:1.已婚的女子:少妇。2.女子的通称:妇科。3.妻子:夫妇。4.古指儿媳。

初:1.开始的:初夏。初冬。2.开始的一段时间:年初。月初。本学期初。3.第一个:初伏。初旬。初一(农历每月的第一天,等于“第一个一”,区别于“十一、二十一”)。初十(农历每月的第十天,等于“第一个十”,区别于“二十、三十”)。4.第一次;刚开始:初试。初出茅庐。初学乍练。5.最低的(等级):初级。初等。6.原来的:初心。初志。初愿。7.原来的情况:和好如初。8.姓。

来:1.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跟“去”相对):来往。来宾。来信。从县里来了几个干部。2.(问题、事情等)发生;来到:问题来了。开春以后,农忙来了。3.做某个动作(代替意义更具体的动词):胡来。来一盘棋。来一场篮球比赛。你歇歇,让我来。何必来这一套?4.趋向动词。跟“得”或“不”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他们俩很谈得来。这个歌我唱不来。5.用在另一动词前面,表示要做某件事:你来念一遍。大家来想办法。6.用在另一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表示来做某件事:我们贺喜来了。他回家探亲来了。7.用在动词结构(或介词结构)与动词(或动词结构)之间,表示前者是方摘了一个荷叶来当雨伞。你又能用什么理由来说服他呢?8.来着:这话我多会儿说来?9.未来的:来年。来日方长。10.姓。11.诗歌、熟语、叫卖声里用作衬字:正月里来是新春。不愁吃来不愁穿。黑白桑葚来大樱桃。12.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把锄头拿来。各条战线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13.用在动词后,表示结果:信笔写来。一觉醒来。说来话长。看来今年超产没有问题。想来你是早有准备的了。

教:[jiào]1.教导;教育:管教。请教。受教。因材施教。2.宗教:佛教。伊斯兰教。信教。在教。3.姓。4.使;令;让:教他无计可施。教我十分为难。[jiāo]把知识或技能传给人:教唱歌。教小孩儿识字。师傅把技术教给徒弟。

儿:1.雄性的:儿马。儿狗。2.后缀(注音作r)。3.名词后缀,主要有下面几种作用。a)表示小:盆儿、棍儿、窟窿儿、小车儿。b)表示词性变化:吃儿、盖儿、卷(juǎn)儿(动词名词化);亮儿、尖儿、零碎儿(形容词名词化)。c)表示具体事物抽象化:门儿、根儿、油水儿。d)区别不同事物:白面—白面儿(海洛因),老家—老家儿(父母和家中其他长辈)。4.少数动词的后缀:玩儿。火儿。参看〖儿化〗。“兒”

婴:1.不满一岁的小孩儿:婴儿。2.缠绕:婴疾(得病)。3.触犯:婴怒。

孩:1.幼童。2.子女。

成语评论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是一句源自《颜氏家训》的成语,字面意思是“教导媳妇要从她刚嫁入家门开始,教育孩子要从婴儿时期抓起”。这句话的核心想表达什么?简单来说,就是强调教育要趁早,习惯要从小培养。

举个例子:邻居家的小明今年3岁,每次见到长辈都会主动问好。他的妈妈说:“从他会说话开始,我们就教他礼貌用语,现在这已经成了他的习惯。”你看,这就是“教儿婴孩”的生动体现——在孩子懵懂时播下种子,未来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都讲究自由发展,这样会不会限制孩子的天性?”其实这句话的重点不在“控制”,而在“引导”。就像培育盆栽,既不能任其疯长,也不能过度修剪。比如幼儿园老师教孩子分享玩具,不是强迫他们牺牲自我,而是帮助他们建立社交意识,这就是在关键期给予适当引导。

现代生活中,这个道理同样适用。公司培训新人时,往往会安排入职指导,因为新人就像“初来”的“妇”,及时教导能帮助他们快速适应环境。有个朋友刚入职互联网公司时,导师手把手教他写项目文档,三个月后他就能独立完成方案,这就是早期系统化培养带来的成效。

我观察到很多家长存在两极分化:要么完全放任不管,等孩子大了才着急;要么从胎教开始就填鸭式教学。其实这两种都偏离了成语的本意。记得表姐教育孩子时,既会规定每天半小时的阅读时间,又留足自由玩耍的空档,这种张弛有度的方式更符合“适时而教”的智慧。

说到底,这句古训给现代人的启示是:教育就像种庄稼,要讲究时节。太早揠苗助长不行,错过播种时节也不行。当我们面对新事物、新环境时,主动建立规范;培养下一代时,注重关键期的引导,这样无论是家庭还是职场,都能开出更美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