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ōu shì fǎn tīng
成语解释:收:停止;返:还。不视不听。指人对事物的看法不为外物所惊扰
成语出处:梁启超《新民说》:“其祈焉则必收视返听,清其心以对越于神明。”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人对事物的看法
繁体字形:収視返聽
英文翻译:Listen back
收:1.把外面的事物拿到里面;把摊开的或分散的事物聚拢:收拾。收藏。收集。收篷。衣裳收进来了没有?2.取自己有权取的东西或原来属于自己的东西:收回。收复。收税。没收。收归国有。3.获得(经济利益):收入。收益。收支。4.收获;收割:收成。秋收。麦收。今年早稻收得多。5.接;接受;容纳:收报。收留。收容。收礼物。收徒弟。6.约束;控制(感情或行动):收心。我的心像断了线的风筝似的,简直收不住了。7.逮捕;拘禁:收监。8.结束;停止(工作):收工。收操。收场。
视:1.看:视力。视线。近视。熟视无睹。2.看待:轻视。重视。藐视。一视同仁。3.考察:视察。巡视。监视。4.姓。
返:回:往返。遣返。流连忘返。一去不复返。我于13日返京。
听:1.用耳朵接受声音:听广播。2.服从;接受;照办:一切行动听指挥。不听劝告。3.任凭:听其自然。4.判断;治理:垂帘听政。5.英语音译词。金属制的密封罐、筒等。也用作量词:听装香烟。一听啤酒。
什么是"收视返听"?这个成语原指道家修炼时收敛视线、回归内心的状态,如今常用来形容全神贯注的专注力。比如程序员调试代码时,常会进入"收视返听"的状态,外界声响仿佛自动消音,眼中只剩下跳动的字符。
这种专注状态如何培养?我观察到身边效率最高的人,都有个共同习惯:每次只处理单一任务。上周拜访陶艺工作室,老师傅在转盘前拉坯时,连助手换背景音乐都没察觉。他事后笑说:"泥巴会告诉你怎么用力,但得把耳朵借给它。"这或许就是现代人常说的心流体验。
为什么科技越发达专注越难?手机推送就像24小时营业的游乐园,随时诱惑我们分心。有个有趣实验:两组学生背诵课文,允许查手机的小组记忆量减少37%。这让我想起爷爷书房的老座钟——没有静音功能,但滴答声反而帮他建立了独特的专注节奏。
过度专注会有副作用吗?去年马拉松比赛有位跑者,因为太过专注配速,竟没发现鞋带松脱导致摔伤。这提醒我们:专注不是与世隔绝,而要学会在投入与觉察间保持平衡。就像优秀棋手既要沉浸棋局,又要感知计时器的存在。
当代社会如何应用这种智慧?我在咖啡馆写作时试过"番茄钟工作法",发现25分钟的全神贯注配合5分钟的窗外远眺,效率比连续工作两小时更高。有位建筑师朋友更绝,他在工地会特意保留部分环境音,说"混凝土搅拌声能让设计更接地气"。
专注力正在成为新型社交货币。最近参加读书会,发现年轻人开始流行"离线约会"——见面后手机叠放桌角,先触碰手机的人买单。这种略带游戏化的尝试,或许就是我们这个时代对"收视返听"的最新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