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éi gǔ shāi luó
成语解释:擂鼓:急击鼓。筛锣:敲锣。敲锣打鼓。形容大声吵闹。也比喻竭力把事情夸大。
成语出处:元 杜仁杰《耍孩儿 庄家不识构阑》曲:“抬头觑是个钟楼模样,往下觑却是人旋窝。见几个妇女向台儿上坐,又不是迎神赛社,不住的擂鼓筛锣。”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虚张声势
繁体字形:礧皷篩鑼
英文翻译:give a warning
擂:[lèi]擂台:打擂。[léi]1.研磨:擂钵(研东西的钵)。2.打;敲击:擂他一拳。擂鼓。自吹自擂。
鼓:1.打击乐器,多为圆筒形或扁圆形,中间空,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腰鼓。手鼓。花鼓。2.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石鼓。蛙鼓。耳鼓。3.使某些乐器或东西发出声音;敲:鼓琴。鼓掌。4.用风箱等扇(风):鼓风。5.发动;振奋:鼓动。鼓励。鼓舞。鼓起勇气。6.凸起;胀大:他鼓着嘴半天没出声。额上的青筋都鼓起来了。7.形容凸起的程度高:钱包很鼓。口袋装得鼓鼓的。8.姓。
筛:1.筛子。2.把东西放在罗或筛子里,来回摇动,使细碎的漏下去,粗的留在上头:筛沙子。把绿豆筛净。3.比喻经挑选后淘汰:他担心考不好给筛下来。4.使酒热:把酒筛一筛再喝。5.斟(酒或茶)。6.敲(锣):筛了三下锣。
锣:击乐器。铜制,似盘。一般有提手,用槌击奏。形制多样,如大锣、小锣、堂锣、云锣等。常用于吹打乐及戏曲、歌舞伴奏。
“擂鼓筛锣”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热闹或紧张的氛围,但具体该怎么用呢?举个生活中的例子:社区举办元宵灯会,舞台上演员们载歌载舞,舞台边有人擂鼓筛锣造势,整个广场瞬间沸腾起来。这里既描绘了声音的交织,也传递出活动热烈的气氛。
为什么用“擂鼓筛锣”而不用“敲锣打鼓”?其实两者有细微差别。“擂鼓”强调用力击鼓,带有蓄势待发的力量感;“筛锣”则指有节奏地敲打,更像一种信号传递。比如公司年会前,团队负责人开会时说:“这次活动咱们得擂鼓筛锣好好宣传!”这里不仅要求造势,更暗示需要精准策划节奏。
再看历史典故中的用法。明代小说里描写战场时写道:“只见敌军阵前擂鼓筛锣,震得山石滚落。”这里的鼓声象征进攻号令,锣响可能暗示阵型变化,比单纯描写“战鼓齐鸣”更能体现战术配合。
现代人还能怎么活用这个成语?我曾见过创业团队在项目启动会上挂出标语:“为创新擂鼓,为细节筛锣。”既保留成语的韵律感,又将“大方向”与“小调整”的辩证关系巧妙融入,这种旧词新用反而让人耳目一新。
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成语中的“筛”并非过滤之意,而是古语中“反复敲击”的动作描述。就像健身教练带学员训练时,既需要激昂的口号(擂鼓),也需要规律的口令(筛锣),二者结合才能调动全场节奏。这种动静结合的管理智慧,或许正是成语流传至今的价值所在。
下次遇到需要调动集体行动的场景时,不妨想想这个成语——它不只是声音的堆砌,更是节奏的掌控。就像音乐会指挥家,左手扬起时如擂鼓般坚定,右手轻点时似筛锣般细致,最终才能谱出动人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