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áo
  • fēng
  • xiē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iáo fēng tì xiē

成语解释:比喻招惹恶人,自讨苦吃。

成语出处:元 白朴《墙头马上》第三折:“撩蜂剔蝎,打草惊蛇,坏了咱墙头上传情简帖。”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招惹恶人,自讨苦吃

繁体字形:撩蜂剔蠍

英文翻译:stir up a wasps ' nest or provoke a scorpion

撩蜂剔蝎的意思

撩:[liáo]撩拨:撩逗。春色撩人。一番话撩得他动心了。[liāo]1.把东西垂下的部分掀起来:撩起帘子。把头发撩上去。2.用手舀水由下往上甩出去:先撩些水然后再扫地。

蜂:1.昆虫。种类很多。有的成群生活,有毒刺,如蜜蜂、胡蜂;有的单独或成对生活,捕食小虫,如蜾蠃(luǒ);有的营寄生生活,如寄生蜂;有的危害植物,如叶蜂。2.比喻成群地:蜂聚。

剔:1.从骨头上把肉刮下来:把骨头剔得干干净净。2.从缝隙里往外挑(tiǎo):剔牙缝儿。剔指甲。3.剔除:挑剔。把烂了的果子剔出去。4.汉字的笔画,即挑(tiǎo)

蝎:蝎子,节肢动物。尾部末端有毒钩,能蜇人。多夜间活动。干燥体供药用,主治抽搐、破伤风、半身不遂等。

成语评论

撩蜂剔蝎”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它其实在提醒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别主动招惹麻烦。比如同事在会议上突然甩锅给你,你完全可以冷静回应,而不是当场拍桌子怼回去——这种硬碰硬的行为,就像拿着竹竿捅蜂窝,结果只能是自己被蜇得满头包。

有人可能会问:“那遇到不公平的事,难道就忍着吗?”其实这里有个关键区别:保护自己的权益不等于主动挑起冲突。比如邻居家的狗总在半夜狂吠,比起直接上门吵架,不如先送盒点心再委婉提建议。就像面对蝎子时,有经验的捕虫人会用工具轻轻引导它离开,而不是徒手去抓。

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莫过于网络争吵。看到不认同的言论,很多人会像看到蝎子翘尾巴那样,非要用键盘“教育”对方。结果往往演变成骂战,原本的小矛盾滚雪球般扩大。这时候其实可以学学公园里观察蜜蜂的孩子——保持安全距离,安静欣赏不同观点的“采蜜行为”。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创业圈有句黑话叫“主动捅马蜂窝”,指的是故意制造争议获取流量。有个做自媒体的朋友就跟我分享过,他曾经故意在环保话题下发表争议观点,虽然招来大量骂声,但粉丝量确实暴涨。这种策略就像穿着防护服去撩蜂,虽然危险,但做好了准备反而可能收获蜂蜜。

说到底,这个成语的智慧在于对风险的预判。就像我常跟团队说的:不是所有风险都该逃避,但冒风险前要确认两件事——防护措施够不够扎实,以及蜂蜜值不值得被蜇三次。毕竟生活中真正的勇者,不是见蜂就撩的人,而是知道什么时候该戴上面罩,什么时候该安静走开。

"撩蜂剔蝎"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