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ó dǐng zhì zú
成语解释:犹摩顶放踵。
成语出处:南朝·梁·吴均《行路难》:“摩顶至足买片言,开胸沥胆取一顾。”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不辞劳苦
繁体字形:摩頂至足
英文翻译:Modin to foot
摩:[mó]1.摩擦;接近:摩拳擦掌。摩天大厦。2.抚摸:摩弄。3.研究;切磋:揣摩。观摩。4.摩尔的简称。[mā]〔摩挲〕用手轻轻按着一下一下移动:把衣服摩平了。挲(sa)。
顶:1.人体或物体上最高的部分:头顶。屋顶。山顶。塔顶儿。2.用头支承:顶碗(杂技)。顶天立地。他顶着雨就走了。3.从下面拱起:种子的嫩芽把土顶起来了。4.用头或角撞击:顶球。这头牛时常顶人。5.支撑;抵住:拿杠子顶上门。列车在前,机车在后面顶着走。6.对面迎着:顶风。顶头。7.顶撞:他听了姑母的话很不满意,就顶了她几句。8.担当;支持:活儿重,两个人顶不下来。9.相当;抵:他一个人顶两个人。10.表示程度最高:顶好。顶喜欢唱歌。
至:1.到:至今。自始至终。至死不屈。2.至于:甚至。3.极;最:至为感谢。你要早来,至迟下星期内一定赶到。
足:1.脚;腿:足迹。足球。手舞足蹈。画蛇添足。2.器物下部形状像腿的支撑部分:鼎足。3.指足球运动:足坛。女足。4.姓。5.足以;值得(多用于否定式):不足为凭。微不足道。
“摩顶至足”这个成语听起来像是某种按摩手法?其实它比喻尽心尽力、全力以赴的状态。比如同事老张为了赶项目进度,连续两周每天工作到凌晨,真可谓“摩顶至足地投入工作”。这种拼命三郎的作风虽然值得敬佩,但也要注意身体这个本钱啊。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用头顶到脚底的动作来形容努力?其实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对全身心奉献的具象化表达。就像现代人说的"从头发丝到脚趾尖都在用力",古人用更文雅的方式传递了相同的意思。比如家长为孩子筹备留学,既要操心选校又要安排生活,确实是“摩顶至足”的付出。
那么这种全力以赴的状态是否值得提倡?我观察到个有趣现象:在创业圈里,创始人常常以"摩顶至足"自诩,但真正成功的往往是那些懂得分配精力的人。就像马拉松选手不会全程冲刺,找准发力点比盲目使劲更重要。这让我想到邻居王阿姨开餐馆的故事——她既在后厨把关菜品,又在前厅招呼客人,最后累得住院,反而影响了生意。
或许我们应该这样理解这个成语:它赞扬的是专注与坚持,而非无休止的自我消耗。就像园丁培育名贵兰花,需要每天观察温湿度、调整光照角度,这种精细化的持续投入,才是现代版“摩顶至足”的正确打开方式。毕竟在这个讲究效率的时代,聪明地用力比单纯拼体力更有价值。
最后留个思考题:你最近有没有在某件事上“摩顶至足”过?是熬夜准备考试?还是筹备重要活动?不妨回想当时的体验,或许能更深刻体会这个成语的分量——它既包含着成就感的甘甜,也暗藏过度付出的苦涩,如何把握这个度,正是我们需要终身修炼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