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ó lì yǐ xū

成语解释:见“摩厉以须”。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重序》:“盖示余勇,摩砺以须我耳。”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比喻做好准备,等待时机

繁体字形:摩礪以須

英文翻译:sharpen one 's weapon to be ready for a fight

摩砺以须的意思

摩:[mó]1.摩擦;接近:摩拳擦掌。摩天大厦。2.抚摸:摩弄。3.研究;切磋:揣摩。观摩。4.摩尔的简称。[mā]〔摩挲〕用手轻轻按着一下一下移动:把衣服摩平了。挲(sa)。

砺:1.磨刀石。2.磨(刀):砥砺。磨砺。

以:1.用;拿:以少胜多。晓之以理。赠以鲜花。2.依;按照:以次。以音序排列。3.因:何以知之?。不以人废言。4.表示目的:以广视听。以待时机。5.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6.跟“而”相同:城高以厚,地广以深。7.姓。8.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以前。以上。三日以后。县级以上。长江以南。五千以内。二十岁以下。

须:1.助动词。须要:务须。必须。须知。事前须做好准备。2.姓。3.等待;等到。4.原来指长在下巴上的胡子,后来泛指胡须:须发。须眉。5.须子:触须。花须。

成语评论

摩砺以须”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简单说就是“提前打磨工具,做好准备”。比如考试前复习错题、运动员赛前训练体能,都是典型的“摩砺以须”——先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机会来了才能稳稳抓住。

有人可能会问:“准备到什么时候才算够?”其实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就像农民春天播种前要松土施肥,但土地永远不会“完全准备好”,重点在于持续积累关键能力。比如设计师平时整理素材库、程序员每天刷算法题,这些看似琐碎的动作,关键时刻能让人快速应对突发需求。

我观察到现代社会有个有趣现象:很多人热衷于寻找“快速成功秘籍”,却忽视基本功的打磨。这就像带着生锈的刀上战场,再好的战术也难奏效。个人认为,“摩砺以须”的价值恰恰在于对抗急功近利的心态——真正重要的不是“什么时候上场”,而是“上场时有没有真本事”。

在实际运用中,这个成语常被误解为“无限期拖延”。比如有人总说“等我学会Python再找工作”“等市场回暖再创业”,这其实是逃避行动的借口。真正的“摩砺以须”应该像厨师磨刀:边工作边优化工具,既能保证日常运营,又能提升效率,两者完全可以并行。

如何判断自己是在“有效准备”还是“无效空转”?有个简单标准:看行动是否带来可测量的进步。背单词如果每天增加20个有效词汇量,就是真准备;如果只是反复抄写已掌握的单词,那就是自我安慰式的假努力。

最后想说,人生就像参加没有预告的马拉松。与其焦虑“什么时候发令枪响”,不如系紧鞋带、调整呼吸,把注意力放在脚下的每一步。当机遇真正降临时,那些默默打磨过自己的人,自然能跑得更稳更远。

"摩砺以须"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