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ān
  • kǒu
  • nòng
  • shé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ān kǒu nòng shé

成语解释:挑拨是非。同“搬唇递舌”。

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四回:“必然嫂嫂见我做了这些衣裳,一定背后有说话;又见我两日不回,必有人搬口弄舌,想是疑心,不做买卖。”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故意挑拨是非

繁体字形:搬口弄舌

英文翻译:tell tales

搬口弄舌的意思

搬:1.移动物体的位置(多指笨重的或较大的):搬运。搬砖。把保险柜搬走。把小说里的故事搬到舞台上。2.迁移:搬迁。搬家。他家是从南城搬来的。

口:1.嘴。2.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长城的关口:转口。出口转内销。口外。古北口。4.行业;系统;专业方向:对口支援。文教口。专业不对口。5.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儿。瓶子口儿。6.指人口:户口。拖家带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疮口。9.刀剑等的锋刃:刀卷口了。10.骡、马、驴等的年龄(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这匹马六岁口。11.量词。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猪。两口缸。

弄:[nòng]1.手拿着、摆弄着或逗引着玩儿:他又弄鸽子去了。小孩儿爱弄沙土。2.做;干;办;搞:弄饭。这活儿我做不好,请你帮我弄弄。把书弄坏了。这件事总得弄出个结果来才成。3.设法取得:弄点水来。4.耍;玩弄:弄手段。舞文弄墨。[lòng]小巷;胡同(多用于巷名):里弄。弄堂。一条小弄。

舌:1.像舌头的东西:帽舌。火舌。2.铃或铎中的锤。

成语评论

哎哟,说到“搬口弄舌”这成语,大伙儿可能第一反应就是“背后说闲话”,但具体咋用呢?举个栗子吧!比如公司茶水间里,老王跟小李嘀咕:“听说小张上次项目搞砸了,老板气得拍桌子!”可实际上老板根本没发火,这就是典型的搬口弄舌——传话不嫌事大,还添油加醋。你懂的,这种操作最容易引发误会啦!

这时候有人要问了:“为啥总有人爱搬口弄舌啊?”嘿,说白了,有些人可能想刷存在感,或者通过传递“独家消息”显得自己消息灵通。但咱得明白,嚼舌根就像吃辣条,一时爽快,事后容易闹肚子!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邻居张大妈见人就念叨:“楼上那对小夫妻天天吵架,肯定要离婚!”结果人家只是装修房子意见不合。看看,搬口弄舌这事儿,轻则让人尴尬,重则破坏关系。这时候有人会问:“那遇到别人搬口弄舌该咋办?”简单啊,要么一笑而过,要么直接说:“这事儿咱不清楚,不如当面问问当事人?”

说到这儿,我倒觉得现代社会信息满天飞,搬口弄舌早就不限于街坊闲聊了。你看朋友圈里那些未经核实的“震惊体”转发,不也是变相的搬口弄舌吗?所以说啊,咱们得学会当个“信息过滤器”,别让舌头跑得比脑子快。

最后分享个冷知识:古人造这成语时特意用“搬”和“弄”这两个动作词,简直太传神了!就像搬砖头似的把闲话搬来搬去,还跟玩杂耍似的摆弄是非。下次遇到类似情况,不妨先深呼吸,想想自己到底想传递什么样的信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