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āo
  • tóu
  • zhuā
  • ěr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āo tóu zhuā ěr

成语解释:抓抓头皮;摸摸耳朵。形容焦急的神态。

成语出处: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第12回:“两个搔头摸耳,没有法想。”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搔頭抓耳

英文翻译:scratch one 's head and stroke one 's ear

搔头抓耳的意思

搔:用指甲挠:搔头皮。搔到痒处(比喻说到点子上)。搔首弄姿(形容卖弄姿容)。

头:[tóu]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头。梳头。平头。分头。你的脸形留这种头不合适。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头。笔头儿。中间粗,两头儿细。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头儿。提个头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头儿。蜡头儿。铅笔头儿。6.头目:李头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头儿。7.方面:他们是一头儿的。心挂两头。8.第一:头等。头号。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头车。头马。头羊。10.姓。[tou]1.(头儿)名词后缀。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头。石头。骨头。舌头。罐头。苗头。b)接于动词词根:念头。扣头。饶头。嚼头儿。看头儿。听头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头。甜头儿。2.方位词后缀:上头。下头。前头。后头。里头。外头。

抓:1.手指聚拢,使物体固定在手中:一把抓住。他抓起帽子就往外走。2.人用指甲或带齿的东西或动物用爪在物体上划过:抓痒痒。他手上被猫抓破一块皮。3.捉拿;捕捉:抓土匪。老鹰抓走了一只小鸡。4.加强领导,特别着重(某方面):抓重点。他分工抓农业。5.抢着做:三抓两抓就把工作抓完了。6.吸引(人注意):这个演员一出场就抓住了观众。

耳:1.耳朵:耳聋眼花。耳闻目睹。2.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耳。银耳。3.位置在两旁的:耳房。耳门。4.姓。5.而已;罢了:想当然耳。技止此耳。

成语评论

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话到嘴边却想不起来,急得双手在脑袋和耳朵之间来回摩挲?这种情景对应的成语正是"搔头抓耳"。比如考试时遇到熟悉却记不起来的题目,手指会不自觉地卷着头发,仿佛这样能卷出答案。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动作真能帮助思考吗?从科学角度看,这其实是大脑高速运转时的肢体语言。就像运动员赛前会跺脚调整状态,我们遇到思维卡壳时,肢体的小动作能帮助缓解焦虑。不过要注意,过度揉搓头皮可能真的会抓乱发型哦。

再比如职场中的场景。当被老板突然问及项目细节,明明记得看过资料却一时语塞,这时候手掌贴着后颈来回抚摸的动作,就是成年人的"搔头抓耳"。有位程序员朋友分享过,他在调试代码遇到瓶颈时,后脑勺的头发常被自己抓得翘起,后来索性剃了寸头。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现代人的"信息焦虑症"。当手机不在手边就坐立不安,和古人想不起诗句时的焦躁何其相似。但有趣的是,在智能手表普及的今天,人们焦虑时还是会下意识地摸耳朵、理头发,这些原始的身体语言仍在延续。

遇到这类情况该怎么办呢?我的建议是备个便签本。当思维卡顿时,把关键词写下来比抓耳挠腮更有效。就像疏通河道要先清理淤泥,把零碎的思绪落在纸面,往往就能找到思考的突破口。毕竟,比起抓乱的发型,清晰的思路更重要不是吗?

最后想说,适度的肢体语言无伤大雅,它是人类情绪的自然流露。但若演变成强迫性动作,或许该给自己泡杯茶,让沸腾的思维像茶叶般慢慢舒展。毕竟,答案不会藏在头发里,但可能藏在暂时放下的焦虑之后。

搔头抓耳的造句

  1. 造句 那件事急得他搔头抓耳。
  2. 造句 他的卡车出了故障,急得他搔头抓耳,无可奈何。
  3. 造句 在考场上他眼看做不完题了,急得搔头抓耳,浑身冒汗。
  4. 造句 采药喜的搔头抓耳,恨不能手舞足蹈一番!听到头陀口中寻找道统传人之说,立刻满口答应,“没问题!只要小子修炼有成,必定给你找个白白胖胖的好传人!”。
  5. 造句 伦斯搔头抓耳激动地转过身,背对着我口齿不清地道:“衣服,衣服先穿好!”。
  6. 造句 看着他那副搔头抓耳的样子,林适歌忍不住笑出了声。
  7. 造句 罗森装得像得了健忘症的人,搔头抓耳的。
  8. 造句 一进门便看见铁蛋站在椅子上,披着三人送来的布匹怪模怪样地搔头抓耳,嘴里面“咿咿呀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