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uī
  • lóng
  • zuò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uī lóng zuò yǎ

成语解释:见“推聋妆哑”。

成语出处:明·梅鼎祚《昆仑奴》第二折:“他说着英雄话,你怎的乔禁架,使不得推聋作哑。”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状语;指故意当不知道

繁体字形:推聾作啞

英文翻译:pretend to be ignorant of sth.

推聋作哑的意思

推:1.向外用力使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顺着用力的方向移动:推车。推磨。推倒。我推了他一把。门没有闩上,一推就开了。2.(推磨)磨或(推碾子)碾(粮食):推了两斗荞麦。3.用工具贴着物体的表面向前剪或削:推草机。推头。用刨子推光。4.使事情开展:推广。推销。推行。把水利建设推向高潮。5.根据已知的事实断定其他;从某方面的情况想到其他方面:类推。推算。推己及人。6.让给别人;辞让:推辞。推让。解衣推食。既然大家都选你,你就别推了。7.推诿;推托:推三阻四。8.推迟:开会日期往后推几天。9.推崇:推许。推重。10.推选;推举:大家推老张担任小组长。

聋:耳朵听不见声音,通常把听觉迟钝也叫聋:聋哑。耳聋眼花。

作:[zuò]1.劳动;劳作:精耕细作。作息制度。2.起:振作。枪声大作。3.写作;作品:著作。佳作。4.假装:作态。装模作样。5.当作;作为:过期作废。6.进行某种活动:同不良倾向作斗争。自作自受。7.同“”。[zuō]作坊:小器作。

哑:[yǎ]1.不能说话或说不出话来:哑巴。哑口无言。2.嗓子沙哑:哑嗓。3.(旧读è)笑声:哑然失笑。[yā]见〔咿哑〕

成语评论

推聋作哑”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假装听不见、说不出话”,常用来形容人故意回避问题或装糊涂。比如同事找你帮忙处理一个麻烦的任务,你心里清楚但嘴上却说“啊?我没听说这事儿”,这就是典型的“推聋作哑”。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人们会选择这种方式应对矛盾呢?

举个例子:家庭聚餐时,亲戚们讨论谁该照顾生病的老人,三叔突然低头扒饭,含糊地说“我最近工作太忙了”。这种回避背后,可能是怕承担责任,或是担心引发争吵。其实生活中,推聋作哑更像一种自我保护——与其直面压力,不如暂时躲进“安全区”。

再比如课堂上,老师点名让走神的小王回答问题,他挠挠头说:“老师,我刚才没听清。”这时候的“推聋作哑”可能源于尴尬或怕被批评。有趣的是,这种行为有时反而会带来反效果——就像小王被要求课后单独补课,反而花了更多时间。

有人问:装傻充愣能解决问题吗?我的个人观点是:短期有效,长期有害。去年公司项目出问题时,隔壁组的同事总说“这不是我的职责范围”,结果整个团队效率越来越低。后来领导强制要求明确分工,大家反而配合得更顺畅了。这说明,暂时的逃避可能让问题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遇到难题时,与其假装看不见,不如试试换个角度沟通。比如邻居装修噪音太大,与其躲在屋里生闷气,不如笑着敲开门说:“您家这电钻声比闹钟还提神!”幽默的表达往往比沉默更能推动改变。毕竟,推聋作哑就像给伤口贴创可贴,能止血却治不了病根。

最后想说的是,语言本就是解决问题的工具。下次遇到想装糊涂的场景时,不妨把“推聋作哑”换成“推心置腹”——也许你会发现,真诚的对话才是化解矛盾的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