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uàn gǔ tuō tāi
成语解释: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转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成语出处:金 侯善渊《杨柳枝 丱岁飘蓬住远山》词:“换骨脱胎归旧路,返童颜。”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指彻底改变
繁体字形:换骨脱胎
英文翻译:be born again
换:1.给人东西同时从他那里取得别的东西:交换。调换。2.变换;更换:换车。换人。换衣服。3.兑换。
骨:[gǔ]1.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2.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3.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4.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gū]1.〔骨朵儿〕尚未开放的花朵。2.〔骨碌〕滚动(“碌”读轻声)。
脱:1.(皮肤、毛发等)脱落:脱皮。脱毛。爷爷的头发都脱光了。2.取下;除去:脱鞋。脱脂。脱色。3.脱离:逃脱。摆脱。脱险。脱缰之马。4.漏掉(文字):脱误。这一行里脱了三个字。5.轻率;轻慢:轻脱。脱易(轻率,不讲究礼貌)。6.或许:脱有不测。7.倘若:脱有遗漏,必致误事。8.姓。
胎:1.人或哺乳动物母体内的幼体:胎儿。胚胎。怀胎。祸胎。2.怀孕或生育的次数:头胎。生过三胎。这头母猪一胎下了十二头小猪。3.衬在衣服、被褥等的面子和里子之间的东西:棉花胎。这顶帽子是软胎儿的。4.某些器物的坯:泥胎儿。景泰蓝的胎儿。5.轮胎:车胎。[英tyre]
“换骨脱胎”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玄乎,但它到底想表达什么?简单来说,就是彻底改变本质,像换了骨头、蜕了皮一样焕然一新。比如有人减肥成功,不只是瘦了几斤,而是完全改变了生活方式和心态,这就是一种“换骨脱胎”。
举个例子:老张以前天天熬夜打游戏,身体虚得像纸片。后来他下决心健身,戒掉垃圾食品,一年后整个人精神抖擞,同事都说他“像变了个人”。这时候可以说,老张经历了真正的换骨脱胎——改变的不只是外表,而是从内到外的习惯和状态。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换骨脱胎”?小修小补不行吗?其实问题就出在这里。比如一家传统工厂想转型做智能科技,如果只是给机器刷层新漆、换个名字,本质上还是老一套,肯定走不远;但要是从管理层到技术团队全部重组,引进全新理念,这才算得上脱胎换骨式的升级。
现实中很多人卡在“想变又怕痛”的纠结里。比如小王想转行做设计师,却只敢在周末学点PS教程。这种零敲碎打的努力,就像给旧房子贴墙纸,看着新鲜,但地基还是晃的。真正的换骨脱胎,往往需要打破舒适区,甚至经历阵痛期。
换个角度想,科技史上的重大突破也暗合这个逻辑。比如手机从按键机到触屏机的跨越,不是把键盘改小点、换个颜色,而是彻底重构人机交互方式。这种颠覆性创新,本质上就是行业的换骨脱胎。
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最值得琢磨的是“换”与“脱”的主动性。就像蝉蜕壳不能靠别人帮忙,真正的改变必须发自内心。去年我开始尝试早起写作,头两周简直生不如死,但现在每天多出两小时思考时间,这种从被动熬夜到主动掌控生活的转变,或许就是普通人的换骨脱胎实践。
最后留个思考题:如果让你对某个习惯进行“换骨脱胎”,你会选什么?是改掉拖延症,还是重塑沟通方式?不妨从最小单元开始尝试——比如把“明天再说”改成“现在就做”,说不定就能撬动更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