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uān
  • shēng
  • xùn
  • guó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uān shēng xùn guó

成语解释:捐生:舍弃生命;殉国:为国家而牺牲生命。为了国家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成语出处: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追光寺》:“既见义忘家,捐生殉国,永言忠烈,何日忘之!”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为国捐躯

繁体字形:捐生殉國

英文翻译:To sacrifice one's life for one's country

捐生殉国的意思

捐:1.舍弃;抛弃:捐弃。捐生(舍弃生命)。捐躯。2.捐助:捐献。捐钱。募捐。3.税收的一种名称:车捐。上了一笔捐。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殉:1.为了追求某种理想或维护某种事物而牺牲自己的生命:以身殉国。2.殉葬。

国:1.国家:国内。祖国。外国。保家卫国。2.代表或象征国家的:国徽。国旗。国花。3.在一国内最好的:国手。国色。4.指本国的,特指我国的:国产。国术。国画。国药。5.姓。

成语评论

捐生殉国”这个成语听起来很悲壮,但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为了国家或理想,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比如,南宋末年文天祥抗元失败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依然选择宁死不屈,最终被处决。他的故事就是典型的“捐生殉国”——不是为了求名,而是为了守住心中的信念。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古人会愿意用生命去换一个“虚名”?其实,这背后藏着更深层的社会观念。在古代,“忠君爱国”是士大夫阶层的核心道德准则。对当时的文人来说,气节和名誉比生命更重要。比如明朝的于谦,在土木堡之变后力主保卫北京,最终却被冤杀。他生前写过“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种精神追求已经超越了个人安危。

现代人很难完全代入这种选择。但换个角度看,这种精神内核在今天依然存在。比如抗疫期间医护人员主动请战,消防员冲进火场救人,本质上都是用行动守护更大的价值。虽然不一定要牺牲生命,但那份“舍小我为大我”的勇气是相通的。

个人认为,“捐生殉国”的价值不在于鼓励牺牲,而在于提醒我们:有些东西确实比生命更值得敬畏。这种精神可以转化为日常中的责任感——比如保护环境时少用塑料袋,遇到不公平时敢于发声。就像接力赛一样,古人传递的是火种,我们需要用更适合时代的方式让它继续燃烧。

最后留个思考:如果穿越回古代,你会选择明哲保身还是坚守气节?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至少让我们意识到——每个时代都有需要守护的东西,而选择如何守护,正是人性最动人的闪光点。

"捐生殉国"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