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ǐng bá bù qún
成语解释:挺拔:直立高耸。形容特立超群的样子
成语出处:《宋史·沈辽传》:“幼挺拔不群,长而好学尚友,傲睨一世。”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挺拔不群
英文翻译:Tall and straight
挺:1.硬而直:笔挺。挺立。挺然屹立(坚强地直立着)。2.伸直或凸出(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挺胸。挺着脖子。3.勉强支撑:他有病还硬挺着上班。4.特出;杰出:英挺。挺拔。5.很:这花挺香。他学习挺努力。心里挺不痛快的。6.用于机枪。
拔:1.把固定或隐藏在其他物体里的东西往外拉;抽出:拔草。拔剑。拔刺。拔了一颗牙。拔了祸根。2.吸出(毒气等):拔毒。拔火。拔罐子。3.挑选(多指人才):选拔。4.向高提:拔嗓子。5.超出;高出:海拔。出类拔萃。6.夺取;攻克(据点、城池等):连拔敌军三个据点。7.把东西放在凉水里使变凉:把西瓜放在冰水里拔一拔。8.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群:1.聚在一起的人或物:人群。鸡群。建筑群。成群结队。2.众多的人:超群。群言堂。群策群力。3.成群的:群峰。群居。群集。4.用于成群的人或东西:一群孩子。一群马。5.姓。
“挺拔不群”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像高山一样直立,不与周围事物混同。它常用来形容人品格独特、不随波逐流,或事物形态出众。比如:“这片竹林里,有一根竹子格外修长笔直,显得挺拔不群。”这样的描述,既生动又容易让人联想到“与众不同”的画面。
有人问:什么情况下适合用“挺拔不群”?举个例子,当看到一位艺术家坚持创作小众风格的作品,哪怕市场反响平平,却依然保持初心,就可以说:“他的艺术追求如同雪中青松,挺拔不群。”这里的核心在于强调“坚持自我”与“不妥协”的特质。
另一个常见疑问:它和“鹤立鸡群”有什么区别?虽然都表示突出,但“鹤立鸡群”侧重视觉上的显眼,可能带有被动意味;而“挺拔不群”更强调主动选择的状态,比如形容科学家拒绝高薪职位,选择扎根实验室时,用后者更贴切——这不仅体现高度,还暗含价值观的坚守。
我个人认为,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格外有现实意义。比如职场中,有人明明可以迎合上级喜好升职,却坚持用专业标准做事,这种“挺拔不群”看似吃亏,实则能赢得长期信任。它提醒我们:独特不一定是怪异,可能是一种清醒的生存智慧。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还能用在自然景观中。黄山迎客松的造型,敦煌戈壁中孤立的烽火台,甚至是城市里一栋突破天际线的大楼,都能用“挺拔不群”来描述。这种用法跳脱了人品德的范畴,转而展现事物在空间维度上的视觉冲击力。
最后要注意的是,使用时要避免变成“孤芳自赏”的贬义语境。比如描述团队中不愿合作的人,就不宜用“挺拔不群”,而更适合“特立独行”。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仍保有对他人的尊重与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