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āng
  • zuò
  • yà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ná qiāng zuò yàng

成语解释:腔:说话的腔调。装模作样,装腔作势

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1回:“这赵大娘,才三十四五年纪,拿腔做样,也都为了个妇人礼儿。”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装模作样

繁体字形:拿腔做様

英文翻译:Sample the cavity

拿腔做样的意思

拿:1.用手或用其他方式抓住、搬动(东西):他手里拿着一把扇子。把这些东西拿走。2.用强力取;捉:拿下敌人的碉堡。拿住一个小偷。凭他多年的教学经验,这门课他拿得下来。3.掌握:拿权。拿事。这事儿你拿得稳吗?4.刁难;要挟:这件事谁都干得了,你拿不住人。5.装出;故意做出:拿架子。拿腔作势。6.领取;得到:拿工资。拿一等奖。7.强烈的作用使物体变坏:这块木头让药水拿白了。碱搁得太多,把馒头拿黄了。8.引进所凭借的工具、材料、方法等,意思跟“用”相同:拿尺量。拿眼睛看。拿事实证明。9.引进所处置或所关涉的对象:别拿我开玩笑。

腔:1.动物身体内部空的部分:口腔。鼻腔。胸腔。腹腔。满腔热血。2.(腔儿)话:开腔。答腔。3.乐曲的调子:高腔。花腔。昆腔。唱腔儿。唱走了腔儿。4.说话的腔调:京腔。山东腔。学生腔。5.用于宰杀过的羊(多见于早期白话):一腔羊。

做:1.制造:做衣服。用这木头做张桌子。2.写作:做文章。3.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做工。做事。做买卖。4.举行庆祝或纪念活动:做寿。做生日。5.充当;担任:做母亲的。做官。做教员。做保育员。今天开会由他做主席。6.当做:树皮可以做造纸的原料。这篇文章可以做教材。7.结成(某种关系):做亲。做对头。做朋友。8.假装出(某种模样):做样子。做鬼脸。做痛苦状。

样:1.形状:样子。模样。图样。同样。装模作样。2.种类:花样。各种各样。3.做标准的东西:样板。样本。样品。榜样。

成语评论

拿腔做样”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先看这个场景:办公室里老张突然用播音腔说“我认为我们需要系统化整合资源”,平时说话带方言口音的他突然字正腔圆,惹得同事偷偷发笑。这种刻意改变说话方式的行为,就是典型的拿腔做样

有人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装模作样的行为?就像刚入职的小王,明明不懂专业术语,非要夹杂英文单词说话。其实这背后藏着身份焦虑——人们试图通过模仿特定群体的语言习惯,来获得认同感。就像刚学会化妆的中学生,总爱摆弄妈妈的唇膏。

菜市场里更有意思。卖水产的老刘见到穿西装的就切换成塑料普通话:“介个斑节虾灰常新鲜啦”,转头用方言跟熟客抱怨:“装得我舌头都要打结了”。这种反差恰恰说明,拿腔做样往往像不合脚的皮鞋——自己穿着难受,别人看着别扭。

值得思考的是:当代社交媒体的表演性是否助长了这种现象?就像朋友圈里精心摆拍的早餐照,配上莎士比亚式的文案,实际可能只是泡面配榨菜。这种美化滤镜下的生活展示,何尝不是数字时代的拿腔做样

不过换个角度看,偶尔的“拿腔做样”也有积极面。就像小孩穿大人西装扮经理,这种模仿其实是成长的必经阶段。关键是要像学自行车那样,开始需要辅助轮,最终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点。毕竟最舒服的状态,永远是做真实的自己。

观察地铁里的众生相:戴耳机的文艺青年、捧着保温杯的大叔、刷短视频的学生...当所有人都卸下面具,多元化的真实反而让世界更有趣。就像老话说的:装得了一时,装不了一世。与其费心拿腔调,不如把精力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