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āi
  • li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pāi mǎ liū xū

成语解释:比喻谄媚奉承。

成语出处:草明《乘风破浪》六:“新社会拍马溜须根本吃不开。”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讨好奉承

繁体字形:拍馬溜須

英文翻译:bow and scrape

拍马溜须的意思

拍:1.用手掌打:拍击。拍掌。拍抚。拍案叫绝。2.浪涛冲击:拍岸。3.拍打东西的用具:拍子(亦是计算乐音长短的单位)。4.乐曲的节奏:拍节。5.摄影:拍摄。拍照。拍片子。6.发出:拍发。拍电报。7.阿谀,巴结:拍马屁。吹吹拍拍。

马:1.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2.大:马蜂。马勺。3.姓。

溜:[liū]1.滑行;(往下)滑:溜冰。从山坡上溜下来。2.偷偷地走开或进入:一说打牌,他就溜了。几个歹徒溜进仓库里。3.光滑;平滑:溜光。滑溜。4.看:溜一眼心里就有了数。5.顺着;沿:溜边。溜墙根儿走。6.很;非常(用在某些单音节形容词前):溜直。溜齐。溜满。7.同“”。[liù]1.迅速的水流:大溜。河里溜很大。2.迅速;敏捷:眼尖手溜。走得很溜。3.房顶上流下来的雨水:檐溜。承溜。4.檐沟:水溜。5.排;条:一溜三间房。6.某一地点附近的地方:这溜的果木树很多。7.练:溜嗓子。8.用石灰、水泥等抹(墙缝);堵、糊(缝隙):墙砌好了,就剩下溜缝了。天冷了,拿纸条把窗户缝溜上。

须:1.助动词。须要:务须。必须。须知。事前须做好准备。2.姓。3.等待;等到。4.原来指长在下巴上的胡子,后来泛指胡须:须发。须眉。5.须子:触须。花须。

成语评论

说到“拍马溜须”,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职场里围着领导转的同事。举个例子:小张每次开会都抢着说“王总的方案绝对能创造行业奇迹”,可私下连方案内容都没仔细看过。这种行为真的能带来长期好处吗?

有人问:“为啥明知是虚情假意,还有人乐此不疲?”其实就像网购时卖家刷好评——短期确实能提升“曝光度”。新入职的小李天天给主管带早餐,三个月就升了小组长。但半年后同事发现他业务能力薄弱,连基础报表都做错,这时候曾经的“好评”反而成了信任危机的导火索。

那遇到别人拍马溜须怎么办?别急着揭穿。市场部的陈姐遇到客户吹捧时,会笑着接话:“您这话说得我都要飘起来了,不过咱们还是得看看合同第三条的数据指标。”既保留了对方颜面,又把话题引回正事。这种处理方式比直接怼“别说虚的”要高明得多。

有意思的是,这个现象正在年轻群体中变化。95后程序员小周在代码评审会上说:“老大你这个架构设计,就像把大象装进冰箱还附赠冰镇西瓜——创意我给满分,但咱们服务器怕是扛不住啊。”这种带着表情包的吐槽式沟通,反而让团队效率提升了30%。

要说我的看法,人际交往就像做菜,适当的赞美是提鲜的盐,但整盘菜要是只剩咸味就毁了。上周部门聚餐,实习生夸总监“您挑的餐厅真有品味”,总监笑着回“别夸了,再夸下次让你负责选地儿”,既化解了尴尬又给了新人锻炼机会。这种有来有往的互动,才是职场生存的进阶版本。

换个角度看,拍马溜须有时也是面镜子。当某个同事突然开始猛夸你的新发型,别光顾着开心,不妨想想是不是该检查下他经手的项目进度了。毕竟成年人的世界里,突如其来的赞美往往比直接的批评更需要警惕。

说到底,真诚才是永远的必杀技。就像老刘在单位三十年,从不用浮夸词藻讨好领导,但每年评优总有他——因为他总能在季度报告里用数据说话,在团建活动时默默准备好晕车药。这些实实在在的细节,比一万句“您真是英明”都管用。

拍马溜须的造句

  1. 造句 包英杰迅速的跳了出来,竖着大拇指称赞着九命,各种拍马溜须的话往外说着,最后把视线放在了那个成**性身上。
  2. 造句 一旁的粉衣丫鬟连忙说道,大有拍马溜须之嫌。
  3. 造句 能成为国王最亲近的大臣除了会拍马溜须以外,最重要的还是要会办事!不然的话就是说出来的话能开花把事情办砸了这位国王也绝对不会轻饶。
  4. 造句 李焦一看见递过来的手机,眼睛一亮,赶着拍马溜须。
  5. 造句 这些个混子们无不笑嘻嘻的开口,一时间拍马溜须,谀辞如潮。
  6. 造句 此人整天笑嘻嘻不着调,但若以为他是个浮滑拍马溜须之人,那就大大地错了。
  7. 造句 少爷,你想那公主,天潢贵胄,各种拍马溜须之辈数不胜数。
  8. 造句 几年的工作生涯,将他年轻气盛的棱角磨得一干二净,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在拍马溜须、阿谀逢迎的日历上不断翻页。
  9. 造句 这摊主看起来老实巴交,但现在看在钱的份上,也不顾老脸地拍马溜须起来。
  10. 造句 这日众人到了沙州,李凯行在前头,折扇轻摇,罗游屁颠颠紧随其后,拍马溜须。

"拍马溜须"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