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iān suān pō cù
成语解释:同“拈酸吃醋”。
成语出处:清·嬴宗季女《六月霜·蓉谪》:“则见那,娇惰的熏香闲坐,悍妒的拈酸泼醋。”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嫉妒人
繁体字形:拈酸潑醋
英文翻译:be jealous
拈:用手指头夹;捏:信手拈来。注:拈,旧又读niǎn,同“撚”“捻”,义为“用手指搓”。《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据此将“撚”处理为“拈”的异体字。但今天“用手指搓”的意义多使用“捻”,而在“拈”字下只注niān音,义为“用手指夹取”。因此,今天“拈”(niān,用手指夹取)与“撚”(niǎn,用手指搓)音义都不同,二者已不存在异体关系,不再将“撚”作为“拈”的异体字。
酸:1.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正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能跟碱中和生成盐和水,跟某些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水溶液有酸味,可使石蕊试纸变红。如盐酸、硫酸等。2.像醋的气味或味道:酸菜。酸枣。青梅很酸。3.悲痛;伤心:辛酸。悲酸。心里一酸,眼泪就淌了下来。4.迂腐(多用于讥讽文人):穷酸。酸秀才。5.因疲劳或疾病引起的微痛而无力的感觉:腰酸腿疼。腿站酸了。
泼:1.用力把液体向外倒或向外洒,使散开:扫地时,泼一点水,免得尘土飞扬。2.蛮横不讲理:撒泼。3.有魄力;有生气;有活力:他做事很泼。大伙儿干得真泼。
醋:1.含有醋酸的调味品。有酸味,一般用米、高粱作原料发酵制成。也可用酒或酒糟发酵制成。2.嫉妒(多指在男女关系上):吃醋。
“拈酸泼醋”这个成语,到底用在什么场合最贴切呢?举个例子:小张看到同事小王和领导有说有笑,心里不是滋味,回家后对妻子抱怨:“小王今天又拍领导马屁,真会来事儿!”妻子笑着戳穿他:“你这人,怎么总爱拈酸泼醋?”这里的小张明明是自己心里泛酸,却把情绪转嫁到别人身上,生动体现了成语的讽刺意味。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用“酸”和“醋”比喻嫉妒?其实古人早就发现,酸味会刺激唾液分泌,这种生理反应就像嫉妒带来的心理刺痛。就像看到闺蜜收到男友礼物时,嘴上说“真羡慕你”,手指却把奶茶吸管捏扁了——这种口是心非的别扭劲儿,不就是活生生的“拈酸泼醋”吗?
在职场中也常见这样的场景。比如新来的实习生被经理表扬,老员工表面鼓掌,转头却在茶水间嘀咕:“现在的年轻人就会搞表面功夫。”这种微妙心理,用“拈酸泼醋”形容再合适不过。但换个角度看,这种情绪反而能成为进步动力——就像闻到醋香会分泌胃酸,适度的危机感也能激发工作热情。
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妙在把抽象情绪具象化。就像吃饺子蘸醋能提鲜,生活中偶尔“酸”一下无伤大雅,但若整天抱着醋坛子,既酸了别人也涩了自己。毕竟,与其盯着别人的糖罐,不如专心熬自己的桂花蜜,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最后分享个观察:现在年轻人用这个成语时,常带着自嘲的幽默感。就像朋友聚会,有人打趣说:“看我给对象发消息秒回,某些人又开始拈酸泼醋啦。”这种轻松化的使用,反而消解了嫉妒的负面色彩,倒显出几分亲密感。语言的演变,不正是社会心态的晴雨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