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ī yún jiàn rì
成语解释:披:劈开。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冤屈得到申雪
成语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5回:“拔诸九幽,登之上第,披云见日,立地登天。”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披雲見日
英文翻译:See the sun in clouds
披:1.覆盖或搭在肩背上:披着斗篷。披星戴月。2.打开;散开:披卷。纷披。3.(竹木等)裂开:这根竹竿披了。
云:1.说:人云亦云。不知所云。2.表示强调:岁云暮矣。3.在空中悬浮的由水滴、冰晶聚集形成的物体。4.指云南:云腿(云南宣威一带出产的火腿)。5.姓。
见:[jiàn]1.看到: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2.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3.看得出,显得出:见效。相形见绌。4.(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5.会晤:会见。接见。6.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见解。见地(见解)。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7.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见外。见教。见谅(原谅我)。见笑(被讥笑)。8.姓。[xiàn]1.古同“现”,出现,显露。2.古同“现”,现存。
日:1.太阳:日出。日落。2.指日本:日圆。日语。3.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白天(跟“夜”相对):日班。日场。日日夜夜。夜以继日。4.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一昼夜;天:今日。明日。改日再谈。5.用于计算天数:十日。多日不见。6.每天;一天天:日记。日产量。日新月异。生产日有增加。经济日趋繁荣。7.泛指一段时间:往日。来日。昔日。8.特指某一天:假日。生日。国庆日。9.姓。
“披云见日”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它背后的意思其实特别贴近生活。比如有人问:“这个成语到底用在什么场合?”举个例子:小明花了三个月研究一道数学难题,试了各种方法都卡壳,某天突然灵光一闪,瞬间想通了所有步骤。这时候可以说:“他就像披云见日一样,终于突破了思维的瓶颈。”你看,这就是一个从困惑到豁然开朗的过程。
有人可能会好奇:“这成语和‘拨云见日’有什么区别?”其实两者意思几乎一样,都比喻冲破障碍见到真相或光明。比如公司团队为了新项目争论不休,直到有人提出一个关键数据,大家突然看清了方向。这时候用“披云见日”形容再合适不过——迷雾散去,阳光照进来了。
再想想现实中的场景:比如你帮朋友调解矛盾,双方原本各执一词,经过耐心沟通后终于达成共识。这时候可以说:“咱们今天算是披云见日了!”这种用法既生动又有画面感,比直接说“解决问题”更有感染力。
我总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形容科技突破。就像当年人类第一次拍下黑洞照片,科学家们花了十几年整合全球望远镜的数据,最终那张模糊的橙色光环照片,不正是“披云见日”的最佳写照吗?黑暗中的神秘天体,通过坚持与智慧终于显露真容。
不过要注意,这个成语更多强调结果而非过程。比如有人说“我正在披云见日地学习编程”,这就用得不准确。但如果说“调试了三天代码,今早突然跑通了,真是披云见日的感觉”,瞬间就能让人共情那种柳暗花明的喜悦。
有个有趣的观察:现代人遇到困难时更喜欢说“看到曙光”而不是“披云见日”,可能因为后者带着点古典韵味。但恰恰是这种文雅感,让它在正式场合或书面表达中显得格外有力。比如在毕业致辞里说:“愿各位同学未来都能披云见日,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是不是比平铺直叙更有味道?
最后分享个真实案例:我认识的一位创业者,当初做智能家居产品时被二十多家投资机构拒绝。就在团队快要解散时,突然有个海外客户看中了他们的专利技术。用他的原话就是:“那天接到越洋电话,真有披云见日的感觉,原来我们离成功只差一场东风。”这种经历恰恰证明,很多时候光明就在云层后面等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