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āo
  • kuī
  • jiǎ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pāo kuī qì jiǎ

成语解释:盔:作战用的金属帽;甲:作战用的金属防护衣。形容吃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情形

成语出处:清·如莲居士《薛刚反唐》第58回:“孝德念动真言,借一阵飞砂走石,把周兵打的抛盔弃甲而逃。”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战败

繁体字形:抛盔弃甲

英文翻译:To cast one's armor

抛盔弃甲的意思

抛:1.扔;投掷:抛球。抛物线。抛砖引玉。2.丢下:抛妻别子。跑到第三圈,他已经把别人远远地抛在后面了。3.暴露:抛头露面。4.抛售:抛出股票。

盔:1.军人、消防人员等用来保护头的金属帽子:盔甲。钢盔。铝盔。2.(盔儿)形状像盔或半个球形的帽子:白盔。帽盔儿。

弃:1.放弃;扔掉:抛弃。舍弃。遗弃。弃权。弃之可惜。2.姓。

甲:1.天干的第一位。现常用来表示顺序的第一。2.第一;居第一位:甲级。桂林山水甲天下。3.动物身上有保护功用的硬壳:甲壳。指甲。4.围在人体或物体外面起保护作用的装备。用金属、皮革等制成:盔甲。装甲车。5.旧时户籍的编制单位。若干户为一甲,若干甲为一保。

成语评论

抛盔弃甲”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很有画面感?比如:战场上士兵们被打得落花流水,慌乱中扔掉盔甲和武器,只顾逃命。这场景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道理?

举个现代例子吧。假设团队接了个紧急项目,负责人老王没做调研就要求全员加班,结果方案漏洞百出。眼看截止日逼近,他突然宣布:“这个项目我们不做了!”这种行为算不算“抛盔弃甲”?其实重点不在于放弃本身,而在于仓皇撤退时暴露的草率决策——既没做好事前准备,又缺乏应对危机的担当。

有人可能会问:难道遇到困难就不能撤退吗?当然可以!但成语强调的是“溃败式放弃”。比如考试遇到难题,直接撕卷子走人是抛盔弃甲;而主动申请补考则是战略调整。关键区别在于:前者是情绪化逃避,后者是清醒的止损决策。

我观察到个有趣现象:很多创业者失败时爱用“战略性放弃”包装自己。但细看他们的操作——拖欠工资、删除用户数据、连夜搬空办公室,这分明就是现代版抛盔弃甲。真正的负责态度,应该像老字号餐馆闭店前贴公告退会员费,这种体面退场反而能赢得尊重。

生活中如何避免这种窘境?有个简单方法:做决策前先问自己“现在放弃的话,三个月后会后悔吗”。去年我朋友关掉经营五年的奶茶店时,提前两个月通知顾客,帮员工找好下家,最后还办了感恩回馈活动。这种有计划的撤退,反而成了社区里的美谈。

成语穿越千年依然鲜活,或许正因为它戳中了人性弱点。但换个角度看,现代社会给了我们更多选择权——不一定要死守盔甲当悲情英雄,也不必做抱头鼠窜的懦夫。找到自己的节奏,该坚守时稳如泰山,该转身时干净利落,这才是真正的生存智慧。

抛盔弃甲的造句

  1. 造句 黄巾军见主将也逃跑了,更是无心恋战,抛盔弃甲,争先恐后地大溃逃了。
  2. 造句 军士见哪吃三头六臂,形如妖怪,一声鬼哭狼嚎,抛盔弃甲,跑了个干净。
  3. 造句 他们不知道怎么回事,自己或是自己的战友就已经被炸的皮开肉绽,更有甚者已经抛盔弃甲,落荒而逃了。
  4. 造句 不防前面王朴的人马又被俞彬杀败,这时候官兵后军在前,前军在后,中间夹着俞彬的人马,后面又是高杰的追兵,直杀得两路官兵抛盔弃甲,大败而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