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è gāng fǔ bèi
成语解释:扼:用力掐着;吭:咽喉;拊:拍击。掐着喉咙,捺住脊背。比喻控制要害,制敌死命。
成语出处:清 魏源《圣武记》第14卷:“如何而形格势禁,如何而扼吭拊背,愿闻其宜忌,可乎?”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比喻控制要害
繁体字形:搤吭拊背
英文翻译:hit the enemy 's crucial point
扼:1.用力掐住;抓住:扼死。扼腕。2.把守;控制:扼守。扼制。
吭:[kēng]出声;说话:一声不吭。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事儿,你就吭一声。[háng]喉咙:引吭高歌。
拊:1.拍:拊掌(拍手)。2.古又同“抚慰”的“抚”。
背:[bèi]1.躯干的一部分,部位跟胸和腹相对:后背。背影。擦擦背。2.(背儿)某些物体的反面或后部:手背。刀背儿。墨透纸背。3.(Bèi)姓。4.背部对着(跟“向”相对):背山面海。背水作战。人心向背。5.离开:背井离乡。6.躲避;瞒:光明正大,没什么背人的事。7.背诵:背台词。书背熟了。8.违背;违反:背约。背信弃义。9.朝着相反的方向:他把脸背过去,装着没看见。10.偏僻:背静。背街小巷。深山小路很背。11.不顺利;倒霉:手气背。12.听觉不灵:耳朵有点背。[bēi]1.(人)用脊背驮:把草捆好背回村去。2.负担;承担:背债。这个责任我还背得起。3.指一个人一次背的量:一背麦子。一背柴火。
哎哟,这成语“扼吭拊背”听起来有点冷门对吧?但说白了,它其实就是一种“掐脖子按后背”的比喻,形容控制要害、掌握主动权的手段。比如啊,咱举个接地气的例子:一家公司想抢占市场,直接对标竞争对手的核心产品搞降价,同时悄悄布局对方的供应链——这操作不就是典型的“扼吭拊背”么?既压制了对方的利润点,又捏住了生产命脉,你说是不是够狠?
等等,那这成语到底啥时候用合适呢?(自问自答时间到!)说白了,它适合描述那种“双管齐下”的压制策略。比如楚汉战争时,韩信明修栈道迷惑敌人,暗地里却绕道突袭陈仓——表面牵制咽喉,背后直捅软肋,这不就是活生生的历史案例?你品,你细品,是不是有种“打蛇打七寸”的既视感?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种策略真的人人都能用好吗?(嘿,这里要敲黑板了!)个人觉得啊,关键得看时机和火候。就像下象棋,你要是光顾着“扼别人喉咙”,自己后防线漏成筛子,那反而容易被反杀。记得前几年有个创业公司,疯狂挖对手墙角,结果自家团队被拖垮了——这就属于典型的“只学招式没练内功”,对吧?
说到这儿,突然想到个职场现象。现在很多公司搞“弹性工作制”,表面给你自由(拊背式关怀),实际上用KPI卡得死死的(扼喉式管理)——这种软硬兼施的手段,你说算不算现代版“扼吭拊背”?要我说啊,这种策略用好了能激发潜力,用岔了可就变成PUA了,分寸感可太重要了。
最后扯句实在的,这成语虽然带点攻击性,但换个角度看,它其实教咱们要“抓主要矛盾”。就像打游戏推塔,总不能见人就追着砍吧?得先拆高地再爆水晶嘛!所以啊,下次遇到棘手问题,不妨想想这招——找准咽喉位置,按住后背发力,保不齐就能四两拨千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