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àn
  • zhěn
  • wēn
  • qī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àn zhěn wēn qīn

成语解释:同“扇枕温席”。

成语出处:明·高濂《玉簪记·擢第》:“扇枕温衾,番做个倚门倚闾;不孝儿,逆天罪,难饶恕。”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孝敬父母

繁体字形:搧枕温衾

英文翻译:show filial obedience

扇枕温衾的意思

扇:[shàn]1.扇子。2.板状或片状的东西:门扇。隔扇。3.量词。用于门窗等:一扇门。两扇窗子。[shān]1.(用扇子等)摇动生风:扇扇子。2.用手掌打:扇了他一巴掌。

枕:1.枕头:枕套。凉枕。2.躺着的时候把头放在枕头上或其他东西上:枕戈待旦。他枕着胳膊睡着了。3.姓。

温:1.不冷不热;暖:温带。温泉。2.温度:体温。高温。低温。3.稍微加热:温一锅水。4.复习:温课。5.性情平和:温和。温柔。6.同“”。

衾:1.被子:衾枕。2.尸体入殓时盖尸体的东西:衣衾棺椁。

成语评论

你听说过“扇枕温衾”的故事吗?东汉少年黄香为了让父亲在炎夏睡得凉爽,用扇子把草席扇凉;寒冬时又提前钻进被窝,用体温温暖冰冷的被褥。这个成语背后藏着怎样的情感密码?它仅仅是古人对孝顺的刻板要求吗?

举个例子:小李看到母亲在沙发睡着,轻手轻脚从柜子里取出薄毯。这个场景其实暗合“扇枕温衾”的现代演绎——用当代人熟悉的关怀方式延续着孝道内涵。就像黄香不是机械地执行动作,而是体察到父亲夏热冬寒的真实需求。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都有空调电热毯,还需要这种老套的尽孝方式吗?其实问题的关键不在物理手段的更新,而在于是否保有那份设身处地的细心。去年冬天我出差时,发现父母悄悄更换了我房间的加厚窗帘,这种不动声色的守护,何尝不是当代版的“温衾”?

更值得思考的是,成语中暗含的情感温度如何转化为现代表达。智能手机时代,教父母使用视频通话算不算“科技尽孝”?朋友圈屏蔽父母和耐心教他们使用健康码,哪种更接近孝的本质?或许就像黄香的故事,重要的不是具体行为,而是背后那份“愿为你在乎”的心意。

当00后开始用表情包给父母问早安,当养生文章成为家庭群里的新桥梁,这些看似琐碎的互动正在重构孝道的内涵。与其纠结于是否要复刻古人的具体行为,不如思考如何在快节奏生活中保持这份温柔的同理心。毕竟,能让亲人真切感受到“有人始终把你放在心上”,才是跨越千年的情感真谛。

扇枕温衾的造句

  1. 造句 “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枕温衾”等故事在各中小学的孝德文化墙生动再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2. 造句 二十四孝故事中为父母“扇枕温衾”的黄香,死后就埋葬在禹州,他的孝行在当地广为传颂。
  3. 造句 “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枕温衾”、“孟宗哭竹生笋”……二十四孝文化长廊,游人不时驻足,细细端详品味栩栩如生的画雕和孝子故事。
  4. 造句 主题活动以中华孝道情景演出开场,“扇枕温衾”等“二十四孝”故事搬上了舞台。
  5. 造句 古有“扇枕温衾”等24孝故事代代相传,今有“为父捐肾”“背母上学”等当代中国24孝典范。
  6. 造句 在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中,“拾葚供亲”“扇枕温衾”是两则孝顺父母的典故。
  7. 造句 卖身葬父的董永、扇枕温衾的黄香、哭竹生笋的孟宗,古代“24孝”中,孝感占了3席。
  8. 造句 厚街镇涌口村文明街文化巷10号78岁老人王仲坤,为了照顾104岁的老母亲,搬回老屋每天为母亲扇枕温衾。
  9. 造句 端茶送水,侍奉双亲,送终守墓,这是小孝;鹿乳奉亲、拾葚异器、扇枕温衾是中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是大孝。
  10. 造句 中进享殿、后进祭堂,系典型徽派建筑风格,廊下方格屏风分别雕刻着“戏彩娱亲”、“鹿乳奉母”、“扇枕温衾”、“卧冰求鲤”等24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