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ài shuāng lǚ bīng
成语解释:形容不怕严寒,奔波于外。
成语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勖学》:“于是莫不蒙尘触雨,戴霜履冰,怀黄握白,提清絜肥,以赴邪径之近易,规朝种而暮获矣!”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生活
繁体字形:戴霜履冰
英文翻译:Wearing frost and ice
戴:1.把东西加在头、脸、颈、胸、臂、手等处:戴帽子。戴眼镜。戴红领巾。戴手套。2.头上顶着;承当着:披星戴月。戴罪立功。3.拥护;尊敬:爱戴。感戴。
霜:1.接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在地面或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细微颗粒。2.白色如霜的粉末:柿霜。3.比喻白色:霜鬓。
履:1.鞋:衣履。革履。削足适履。2.踩;走:履险如夷。如履薄冰。3.脚步:步履。4.履行:履约。
冰:1.水在0℃或0℃以下凝结成的固体:湖里结冰了。2.因接触凉的东西而感到寒冷:刚到中秋,河水已经有些冰腿了。3.把东西和冰或凉水放在一起或放在冰箱里使凉:把汽水冰上。4.像冰的东西:冰片。冰糖。干冰。5.姓。
哎,咱们今天来聊聊成语“戴霜履冰”咋用吧!这词儿听起来有点生僻,但说白了就是形容人面对极端困难的环境,依然坚持前行。比如,你可能会在历史书里看到这样的句子:“张骞出使西域,戴霜履冰,十三年不改其志。” 这里的“戴霜履冰”就生动地描绘了他穿越严寒、克服重重障碍的画面。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和‘披荆斩棘’有啥区别啊?” 嘿,好问题!虽然两者都表示克服困难,但“戴霜履冰”更强调环境本身的严酷性——霜和冰都是自然界的极端条件,而“披荆斩棘”更像是主动清除障碍。举个例子,创业初期既要“戴霜履冰”应对市场寒冬,又要“披荆斩棘”开拓客户资源,你懂的,各有各的难处。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吧!比如你朋友想考公务员,天天熬夜刷题,结果你夸他:“你这真是戴霜履冰的节奏啊,佩服佩服!” 这时候他可能会反问:“这词儿会不会太夸张了?” 其实不然——备考的压力、竞争激烈程度,可不就像在冰霜上行走?但关键是要传递一种“虽然难,但坚持就是胜利”的乐观态度。
说到这儿,我倒是有点个人看法。现在很多人遇到点挫折就喊躺平,但“戴霜履冰”的精神其实特别重要。比如疫情期间,那些坚持做社区志愿者的普通人,不就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戴霜履冰”吗?生活哪有一帆风顺,但咬牙挺过去,冰霜终会融化。
最后再发散一下,这成语还能用在哪儿?比如描写运动员备战奥运——“训练场上,她戴霜履冰,只为在赛场上绽放一秒的光彩。” 你看,这种画面感是不是瞬间拉满?说白了,成语的魅力就在于用简短的几个字,把复杂的坚持和努力全都打包进去。
总之啊,下次遇到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场景,试试用“戴霜履冰”来点高级感!毕竟语言这东西,用对了地方,能让人眼前一亮。记住咯,困难再大,也不过是脚下的霜和冰——踩过去,路就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