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án
  • shuāng
  • xuě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án shuāng lǚ xuě

成语解释:比喻品行高洁。

成语出处:晋·葛洪《抱朴子·汉过》:“含霜履雪,义不苟合;据道推方,嶷然不群。”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含霜履雪

英文翻译:Snow covered with frost

含霜履雪的意思

含:1.东西放在嘴里,不咽下也不吐出:含一口水。含着橄榄。2.藏在里面;包括在内;容纳:含着眼泪。这种梨含水分很多。工龄满三十年以上(含三十年)者均可申请。3.带有某种意思、情感等,不完全表露出来:含怒。含羞。谈吐中含着一种失落感。

霜:1.接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在地面或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细微颗粒。2.白色如霜的粉末:柿霜。3.比喻白色:霜鬓。

履:1.鞋:衣履。革履。削足适履。2.踩;走:履险如夷。如履薄冰。3.脚步:步履。4.履行:履约。

雪:1.空气中降落的白色结晶,多为六角形,是气温降低到0℃以下时,空气层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2.颜色或光彩像雪的:雪白。雪亮。3.姓。4.洗掉(耻辱、仇恨、冤枉):雪耻。雪恨。昭雪。洗雪。

成语评论

含霜履雪”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含着寒霜、踏着积雪”,常用来形容不畏艰险、坚持前行的精神。比如在描述科研工作者的故事时,可以这样写:“实验室的灯光彻夜未熄,张教授团队含霜履雪般攻克技术瓶颈,终于在黎明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里既呼应了成语的意象,又突出了人物在困境中的韧性。

为什么用“含霜履雪”而不是“迎难而上”?这个成语自带画面感——冰霜刺骨、积雪厚重,能引发读者对“具体困难程度”的联想。例如描写登山者的段落:“登山队在零下30度的暴风雪中含霜履雪,每一步都像在与自然进行无声的谈判。”比起直接说“克服困难”,它更生动地传递出环境与意志的对抗。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不仅能用于现实场景,还能比喻精神层面的坚持。比如描述传统文化传承:“老艺人们含霜履雪地守护着濒临失传的技艺,他们的工作室成了连接古今的驿站。”此处“霜雪”暗指时代变迁带来的冲击,而“驿站”的比喻则带出个人观点:坚持本身就是在为文明铺路。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苦行僧式”的坚持吗?其实换个角度看,“霜雪”早已不限于自然环境。程序员连续48小时修复系统漏洞、创业者顶着市场压力迭代产品,这些何尝不是另一种“含霜履雪”?它提醒我们:真正的突破往往发生在舒适区的边缘。

最后看一个生活化的例子:“外卖骑手在冻雨里含霜履雪地穿梭,保温箱里的餐盒始终保持着刚出锅的温度。”这个画面既点出了职业特性,也暗含对平凡坚守的敬意——或许这才是成语历久弥新的生命力所在。

"含霜履雪"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