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ài lì chéng chē
成语解释:比喻不因为富贵而改变贫贱之交。
成语出处:晋 周处《风土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乘马,他日相逢君当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形容贫贱之交
繁体字形:戴笠乗車
英文翻译:Dai Li rides
戴:1.把东西加在头、脸、颈、胸、臂、手等处:戴帽子。戴眼镜。戴红领巾。戴手套。2.头上顶着;承当着:披星戴月。戴罪立功。3.拥护;尊敬:爱戴。感戴。
笠:用竹或草编成的帽子,可以遮雨、遮阳光:斗笠。竹笠。草笠。
乘:[chéng]1.骑;坐(交通工具):乘马。乘车。2.趁;就着:乘便。乘隙。3.运算方法之一。最简单的是一个数使另一个数变成若干倍的数的运算。4.佛教的教理和教派:大乘。小乘。[shèng]1.量词。古代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为一乘:千乘之国。2.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后泛指一般史书:史乘。野乘。
车:[chē]1.陆地上有轮子的运输工具:火车。汽车。马车。一辆车。2.利用轮轴旋转的机具:纺车。滑车。水车。3.指机器:开车。车间。4.车削:车圆。车螺丝钉。5.用水车取水:车水。6.转动(多指身体):车过身来。7.姓。[jū]象棋棋子的一种。
哎呦喂,今儿咱们聊聊“戴笠乘车”这个成语。你可能要问了:“戴笠是谁?坐个车还能成典故?”别急,咱这就掰扯掰扯。这成语啊,原本说的是古代穷朋友之间不因贫富差距而变质的交情——戴个破斗笠的穷哥们,照样能搭富哥们的马车,讲究的就是个“情义不分贵贱”。
举个栗子吧!比如你和小明从小穿一条裤子长大,后来你创业发达了开豪车,小明还在送外卖。这时候你说:“兄弟,周末聚会我开车接你!”小明要是回一句:“行啊,戴笠乘车嘛,你当司机我蹭车!”你俩相视一笑,这就是典型的“戴笠乘车”式友情。说白了,钱不钱的无所谓,关键是心里没隔阂。
等等,这成语放现在还能用吗?嘿,你别说!现在有些团队合作就这味儿。比如公司新来的实习生跟总监讨论方案,总监直接说:“别叫我王总,咱就事论事,戴笠乘车聊创意。”这一句话就把上下级关系变成战友模式,工作效率反而蹭蹭涨。你品,你细品,这成语是不是比那些职场鸡汤实在多了?
要我说啊,现代社会总爱把“人脉”“资源”挂嘴边,反而容易把简单关系搞复杂了。你看老张帮邻居修水管,人家硬要塞红包,老张摆手说:“戴笠乘车的事,顺手帮忙别见外!”这话一说,两家关系反倒更瓷实了。有时候啊,不计较得失的往来,才是真的人情味儿。
最后提一嘴,别把这成语和“攀高枝”搞混咯!戴笠乘车是双向奔赴的情谊,可不是单方面巴结。好比打羽毛球,你来我往才有意思,要是一方光捡球,那还叫啥朋友?说到底,甭管时代咋变,真心换真心的道理,永远不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