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éng chē dài lì
成语解释:乘:坐,驾;笠:斗笠。比喻不因为富贵而改变贫贱之交。
成语出处:晋 周处《风土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卿乘马,后日相逢卿当下。”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形容友谊深厚
繁体字形:乗車戴笠
英文翻译:be on intimate terms with sb
乘:[chéng]1.骑;坐(交通工具):乘马。乘车。2.趁;就着:乘便。乘隙。3.运算方法之一。最简单的是一个数使另一个数变成若干倍的数的运算。4.佛教的教理和教派:大乘。小乘。[shèng]1.量词。古代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为一乘:千乘之国。2.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后泛指一般史书:史乘。野乘。
车:[chē]1.陆地上有轮子的运输工具:火车。汽车。马车。一辆车。2.利用轮轴旋转的机具:纺车。滑车。水车。3.指机器:开车。车间。4.车削:车圆。车螺丝钉。5.用水车取水:车水。6.转动(多指身体):车过身来。7.姓。[jū]象棋棋子的一种。
戴:1.把东西加在头、脸、颈、胸、臂、手等处:戴帽子。戴眼镜。戴红领巾。戴手套。2.头上顶着;承当着:披星戴月。戴罪立功。3.拥护;尊敬:爱戴。感戴。
笠:用竹或草编成的帽子,可以遮雨、遮阳光:斗笠。竹笠。草笠。
哎,你听说过“乘车戴笠”这个成语吗?说白了,它讲的是一个人发达后不忘本,对老朋友始终如一的态度。比如老张创业成功买了豪车,但每次回老家还是和发小蹲在路边摊吃烧烤——这就是典型的“乘车戴笠”嘛!
等等,为啥要叫“乘车戴笠”啊?原来这词儿出自晋朝故事,说王导当了大官,朋友戴破斗笠来拜访,王导照样热情接待。你看,重点不是坐车还是戴草帽,而是地位变化后还能保持真心。就像现在有些网红成名后,照样和素人朋友开黑打游戏,这种反差萌多难得!
不过现实中能做到的有几个?我有个前同事升职后,突然就“失联”了。所以说啊,“乘车戴笠”不仅是美德,更是种修行。就像你家阳台种的薄荷,得经常浇水才不蔫巴,人际关系不也这样?
话说回来,现在年轻人更在意“双向奔赴”的情谊。上周我表妹还吐槽:“闺蜜月入三万就改喝手冲咖啡,可我俩还是坚持拼奶茶第二杯半价!”你看,新时代的“乘车戴笠”早就不拘形式了,关键是那份心意相通。
要我说,这成语放现在可以改叫“开特斯拉戴渔夫帽”——外在怎么变不重要,重要的是别让身份标签盖住真心。就像咱小区门口卖煎饼的大爷,儿子当教授了,他还每天凌晨三点准时出摊,说老顾客就爱这口烟火气。
说到底,“乘车戴笠”精神就像手机里的旧照片,偶尔翻出来看看,能提醒自己别在名利场里迷了眼。下次同学聚会,不妨主动约在当年常去的奶茶店,说不定还能找回点少年心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