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àn tiáo sī lǐ
成语解释:见“慢条斯理”。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30回:“一个风火事,还象寻常慢条斯礼儿的。”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做事缓慢
繁体字形:慢條斯禮
英文翻译:Slow down
慢:1.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跟“快”相对):慢车。慢走。慢手慢脚。你走慢一点儿,等着他。2.从缓:且慢。慢点儿告诉他,等两天再说。3.莫;不要:慢道。慢说。4.姓。5.态度冷淡,没有礼貌:傲慢。怠慢。
条:[tiáo]1.植物的细长枝:枝条。柳条儿。荆条。2.泛称条形的东西:条子。面条儿。便(biàn)条儿。金条。铁条。3.细长的形状:条形。条纹。条案。条几(jī)。条凳。条幅(直挂的长条字画)。苗条。身条。4.项目,分项目的:条例。条令。条文。条陈(a.分条叙述;b.旧时向上级分条陈述的文件)。5.层次,秩序:条理。条贯。有条不紊。6.量词。[tiāo]挑取:“蚕月条叠”。
斯:1.文言指示代词。这;这个;这里:斯人。生于斯。2.文言连词。于是;就。3.上古汉语指劈、砍:斧以斯之。
礼:1.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婚礼。丧礼。2.表示尊敬的言语或动作:礼节。敬个礼。3.礼物:送礼。献礼。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4.以礼相待:礼贤下士。5.姓。
生活中哪些场景能用上"慢条斯礼"这个成语呢?想象办公室午休时,同事小张端着茶杯踱步到打印机前,看着打印队列里积压的文件,却悠悠地说:"急什么呀,让机器也喘口气。"这种明明需要提高效率却故意拖延的状态,正是"慢条斯礼"的生动写照。
为什么有人会选择"慢条斯礼"的处事方式?观察发现,这类行为往往源于两种心理:或是想展现自己的从容不迫,就像老中医把脉时总要多沉吟半分钟;或是潜意识里抗拒任务,就像学生擦了三遍橡皮才开始写作业。其实这种"表演式拖延"在现代快节奏社会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这个成语只能用在负面场景吗?未必。记得邻居王师傅修理古董座钟时,用软毛刷清理齿轮的动作堪称教科书级的"慢条斯礼"。当精细操作需要专注力时,这种不急不躁的状态反而成为专业素养的体现。可见成语的色彩取决于具体语境,就像同样的雕花刀,在破坏公物和修复文物时意义截然不同。
当代年轻人如何平衡效率与从容?我观察到咖啡馆常出现有趣对比:有人边回工作消息边狼吞虎咽三明治,另有人坚持用二十分钟摆盘拍照。其实真正的时间管理高手,懂得在关键环节保持专注高效,在需要创意的环节给自己留足思考空间。就像煮茶要掌握火候,该快时快该慢时慢,方是智慧。
从教育角度看,发现有些老师布置作业时特意设置"缓冲期",要求学生先构思两天再动笔。这种刻意制造的"慢条斯礼"反而激发了更高质量的产出。或许我们该重新审视这个成语,它既可以是效率的敌人,也能成为深度思考的盟友,关键在于找到"从容"与"拖延"之间那条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