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àn tiáo sī lǐ
成语解释:见“慢条斯理”。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1回:“你问他,我去时还在厨房里雌着,等他慢条丝礼儿才和面儿。”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慢條絲禮
英文翻译:Slow down
慢:1.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跟“快”相对):慢车。慢走。慢手慢脚。你走慢一点儿,等着他。2.从缓:且慢。慢点儿告诉他,等两天再说。3.莫;不要:慢道。慢说。4.姓。5.态度冷淡,没有礼貌:傲慢。怠慢。
条:[tiáo]1.植物的细长枝:枝条。柳条儿。荆条。2.泛称条形的东西:条子。面条儿。便(biàn)条儿。金条。铁条。3.细长的形状:条形。条纹。条案。条几(jī)。条凳。条幅(直挂的长条字画)。苗条。身条。4.项目,分项目的:条例。条令。条文。条陈(a.分条叙述;b.旧时向上级分条陈述的文件)。5.层次,秩序:条理。条贯。有条不紊。6.量词。[tiāo]挑取:“蚕月条叠”。
丝:1.蚕吐的像线的东西,是绸缎的原料。2.像丝的东西:粉丝。尼龙丝。3.形容极小,细微:丝毫。一丝不苟。4.市制长度、质量单位。10丝为1毫。
礼:1.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婚礼。丧礼。2.表示尊敬的言语或动作:礼节。敬个礼。3.礼物:送礼。献礼。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4.以礼相待:礼贤下士。5.姓。
“慢条丝礼”这个成语,你听说过吗?它常被用来形容人做事不慌不忙、细致讲究的状态。比如一位老茶师冲泡功夫茶时,每个动作都像被按下了慢放键:烫壶、置茶、高冲、低斟……明明步骤繁琐,他却始终面带微笑,仿佛时间只是手边的一缕茶香。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讲究效率,慢条丝礼会不会显得不合时宜?”其实这里有个误区。这个成语强调的并非单纯的“慢”,而是“在有序中保持从容”。就像程序员面对系统故障时,虽然情况紧急,但依然按日志逐条排查错误——这种专注解决问题的节奏,反而比手忙脚乱更高效。
我曾在古镇茶馆见过这样的场景:游客催着上茶,掌柜却坚持用铜壶烧山泉水。他说:“茶急不得,水沸三次味道才正。”这让我想到,某些事情确实需要“慢条丝礼”的态度。比如培养孩子学习习惯,与其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不如每天固定时间陪读二十分钟,这种稳定的节奏往往更有效。
当然,任何成语都有适用边界。医院急救室里,医生争分夺秒抢救生命的状态,显然不适合用“慢条丝礼”来形容。这提醒我们:理解成语的关键在于把握其核心精神——在合适的情境中保持从容的掌控感,而非单纯模仿表面的“慢动作”。
有个有趣的观察:越是习惯快节奏生活的人,越容易被慢条丝礼的状态吸引。就像都市白领周末特意去体验陶艺课,看着转盘上的泥坯缓缓成型,反而获得了某种精神疗愈。这种反差或许说明,我们的文化基因里始终为“张弛有度”留有位置。
下次遇到需要精细处理的事情时,不妨试试“慢条丝礼”的智慧。比如写重要邮件时多检查两遍措辞,做手工模型时耐心打磨接缝处。你会发现,这种带着觉察的放缓,反而能提升完成质量。毕竟生活不是短跑比赛,有些赛道更适合用适合自己的节奏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