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àn
  • shē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àn shēng xì yǔ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时声音轻柔

成语出处:罗广斌《红岩》第12章:“老大哥看出牢房里只剩他两人时,就慢声细语地问他。”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用于说话等

繁体字形:慢聲細語

英文翻译:Slow whispers

慢声细语的意思

慢:1.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跟“快”相对):慢车。慢走。慢手慢脚。你走慢一点儿,等着他。2.从缓:且慢。慢点儿告诉他,等两天再说。3.莫;不要:慢道。慢说。4.姓。5.态度冷淡,没有礼貌:傲慢。怠慢。

声:1.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锣声。大声。2.说话;语言:不声不响。呼声。3.宣布;陈述:声明。声讨。4.名誉:声望。名声。5.声母:声韵。双声。6.声调:第一声。去声。7.量词。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连喊三声。

细:1.(条状物)横剖面小(跟“粗”相对,2.—3.同):细铅丝。她们纺的线又细又匀。4.(长条形)两边的距离近:画一条细线。曲折的小河细得像腰带。5.颗粒小:细沙。玉米面磨得很细。6.音量小:嗓音细。7.精细:江西细瓷。这几件玉石雕刻做得真细。8.仔细;详细;周密:细看。精打细算。深耕细作。这人心很细。9.细微;细小:细节。事无巨细。不要管得太细。10.年龄小:细妹。细娃子。11.姓。

语:[yǔ]1.话:语言。语音。汉语。外语。成语。千言万语。2.说:细语。低语。不言不语。默默不语。3.谚语;成语:语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4.代替语言表示意思的动作或方式:手语。旗语。灯语。5.姓。[yù]告诉:不以语人。

成语评论

慢声细语这个成语,听起来像一杯温度刚好的温水,既不烫嘴也不凉牙。比如一位老师弯下腰,用轻缓的语调对刚摔跤的孩子说:“膝盖疼吗?我们慢慢站起来。”这种表达方式,为什么能让人更容易接受呢?

不妨想想吵架的场景。如果同事A拍着桌子喊“这方案根本行不通”,而同事B托着茶杯说“我觉得这里可能需要再推敲一下”,哪句话更容易被对方听进去?慢声细语就像给尖锐的观点裹了层棉花,既保护了表达者的立场,也照顾了接收者的感受。

有人可能会问:说话慢吞吞不会显得没底气吗?其实关键在于节奏而非速度。纪录片解说员常采用这种表达方式——每个字都清晰落地,但整体节奏流畅。就像熬汤时的小火慢炖,看似温吞,实则让滋味充分渗透。

记得有次在医院遇到位老专家,他解释病情时像在拆解俄罗斯套娃,层层剥开却始终从容。这种表达不仅传递信息,更传递着安全感。我忽然意识到,当我们需要建立信任时,语速和音量可能是比内容更早抵达对方的信号。

现代人习惯用表情包和感叹号填补交流空隙,但面对面沟通时,适当放慢语速反而像给对话留了呼吸空间。下次点外卖遇到送餐延迟,试试对着电话说“没关系,您路上注意安全”,或许会发现对方解决问题的效率反而提高了。

语言就像握在手里的流沙,攥得越紧流失越快。那些真正重要的对话,或许更需要用慢声细语搭建一座桥梁——既能让观点安全过河,又不至于吓跑对岸的倾听者。

慢声细语的造句

  1. 造句 当她慢声细语地说“早上好,梅多小姐”时,她的卷发垂落到她的脸颊上.
  2. 造句 “这算不了什么,”奥斯塔普慢声细语地说,“不就是个马掌吗?我可以用同样的一块铁为你打造一个宝贝,配得上皇后的。”。
  3. 造句 “太好了,”女人说,和奥斯塔普一样慢声细语,“谢谢你,铁匠,我一个星期以后来拿。”。
  4. 造句 两人慢声细语,喁喁而谈,时间悄然而逝。
  5. 造句 张梦梦说话慢声细语,行动迂缓,人倒挺老实,有啥说啥,不知转弯抹角。
  6. 造句 我轻轻地走近他的身边,慢声细语地说了声:叶总,今天上完,我就要回到自己的城市去了。
  7. 造句 周银萍在姑姑走了之后,完全变了模样,就连说话都是慢声细语的。
  8. 造句 说起话来,慢声细语的,每一句话都像是想好了才说出来的,从不狂言诈语的。
  9. 造句 听到这里我狠狠地咬了咬牙,要是他们没用“伤害”这个词,我也许能做点什么,但是我没有着急或恼怒,而是慢声细语地说着话,一边再次靠近这个孩子。
  10. 造句 而李饮适才确是心猿意马,心波肠绪难以尽述,这也难怪他十六七岁,正是初开情窦之时,哪经得住那李玉慢声细语的一通甜美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