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ōu
  • shē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ōu shēng xì qì

成语解释:轻声轻气。

成语出处:柳青《创业史》第一部题叙:“啥话?看你偷声细气的样子!”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婾聲細氣

英文翻译:To steal one's breath

偷声细气的意思

偷:1.暗中拿别人财物:偷窃。2.瞒着人:偷听。3.苟且;敷衍:偷生。偷安。4.抽出(时间):忙里偷闲。偷空(kòng)儿。5.偷东西的人:小偷儿。6.“媮”,另音yú

声:1.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锣声。大声。2.说话;语言:不声不响。呼声。3.宣布;陈述:声明。声讨。4.名誉:声望。名声。5.声母:声韵。双声。6.声调:第一声。去声。7.量词。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连喊三声。

细:1.(条状物)横剖面小(跟“粗”相对,2.—3.同):细铅丝。她们纺的线又细又匀。4.(长条形)两边的距离近:画一条细线。曲折的小河细得像腰带。5.颗粒小:细沙。玉米面磨得很细。6.音量小:嗓音细。7.精细:江西细瓷。这几件玉石雕刻做得真细。8.仔细;详细;周密:细看。精打细算。深耕细作。这人心很细。9.细微;细小:细节。事无巨细。不要管得太细。10.年龄小:细妹。细娃子。11.姓。

气:1.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气体。2.呼吸: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3.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气候。气温。气象。4.鼻子闻到的味:气味。臭气。5.人的精神状态: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6.怒,或使人发怒: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忍气吞声。7.欺压:受气。8.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气功。气血。气虚。9.中医指某种症象:痰气。湿气。10.景象: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成语评论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人说话时故意压低声音,仿佛怕被第三个人听见,但周围明明没有其他人在场。这种刻意放轻语调、略带遮掩的说话方式,用成语"偷声细气"形容再贴切不过。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办公室茶水间里,小李端着咖啡杯凑近同事耳边:"听说市场部那个项目..."话说到一半突然收声,眼神警惕地扫视四周,确认没人才继续用气声说:"可能要黄了。"这种神秘兮兮的交流方式,正是"偷声细气"的典型场景。

为什么人们会有这种说话方式呢?其实背后藏着微妙的社交心理。就像图书馆里读者们自觉放轻脚步,当涉及敏感话题时,人们会本能地降低音量。有次在社区超市,我看见两位阿姨挑拣青菜时突然凑近对方耳边:"三单元老王家儿子..."话音未落两人同时噤声,直到确认周围五米内无人,才继续她们的"青菜架旁的秘密会议"。

不过有趣的是,这种交流方式有时会适得其反。上周家庭聚会时,表妹突然扯着我袖子压低声音:"姐,我跟你说..."她过于刻意的举动反而引起了全桌人的注意,连在厨房忙活的舅妈都探出头来问:"你们在说什么悄悄话呢?"可见,把握"偷声细气"的分寸感至关重要。

在数字时代,这个成语似乎有了新注解。视频会议时有人突然调小音量切换私聊模式,微信对话框里跳出"对方正在输入..."却迟迟没有消息,这些现代社交场景中的微妙时刻,何尝不是"偷声细气"的数字化演绎?不过我倒觉得,与其在沟通中过度遮掩,不如学会在适当场合坦然表达,毕竟真诚才是最好的沟通滤镜。

下次当你发现有人不自觉地弓起背、用手半掩着嘴说话时,不妨会心一笑。这种充满人间烟火气的交流方式,既是我们保护隐私的本能,也是社交礼仪的微妙体现。只要不涉及真正需要保密的内容,偶尔的"偷声细气"倒为日常生活增添了几分戏剧性的趣味。

"偷声细气"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