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īng
  • yuán
  • tuō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īng yuán tuō tù

成语解释:如受惊的猿猴、脱逃的兔子。形容迅速奔逃。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还亏得苗子的脚底板厚,不怕巉岩荆棘,就如惊猿脱兔,漫山越岭的逃散了。”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形容行动迅速

繁体字形:驚猨脱兎

英文翻译:startled monkeys or hare -- flee in disorder

惊猿脱兔的意思

惊:1.害怕;精神受到刺激,感到不安:惊慌。吃惊。2.惊动:打草惊蛇。3.骡、马等受到突然刺激后狂奔起来:马惊了。

猿:哺乳动物,外形像猴而大,种类很多,没有颊囊和尾巴,有的特征跟人类很相似。生活在森林中。如猩猩和长臂猿。

脱:1.(皮肤、毛发等)脱落:脱皮。脱毛。爷爷的头发都脱光了。2.取下;除去:脱鞋。脱脂。脱色。3.脱离:逃脱。摆脱。脱险。脱缰之马。4.漏掉(文字):脱误。这一行里脱了三个字。5.轻率;轻慢:轻脱。脱易(轻率,不讲究礼貌)。6.或许:脱有不测。7.倘若:脱有遗漏,必致误事。8.姓。

兔:哺乳动物,头部略像鼠,耳大,上唇中间分裂,尾短而向上翘,前肢比后肢短,善于跳跃,跑得很快。有家兔和野兔等。肉可以吃,毛可供纺织,毛皮可以制衣物。通称兔子。

成语评论

你听说过“惊猿脱兔”这个成语吗?它的字面意思是“受惊的猿猴、逃脱的兔子”,用来比喻动作极其敏捷的状态。比如在体育课上,当老师突然吹响集合哨时,同学们像惊猿脱兔般从操场各个角落飞奔而来,转眼间就排成了整齐的队列。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用猿猴和兔子作比喻?其实这两个动物在自然界都以灵敏著称。就像上周我去动物园,亲眼看见一只金丝猴在树枝间跳跃时,饲养员不小心碰掉了食盆。那只猴子瞬间窜到三米外的树梢,动作快得连相机都拍糊了。

工作中我们也会遇到类似场景。上周公司系统突发故障,整个技术部就像惊猿脱兔般行动起来。有人检查服务器日志,有人测试网络连接,还有人联系云服务商。这种快速反应让我想到:现代社会的效率竞争,某种程度上就是在比拼这种"惊猿脱兔"般的应变能力。

不过我觉得,虽然敏捷是优势,但也要注意节奏把控。就像上周邻居家着火,消防员既要快速破门,又要小心避免火星飞溅。这种"快中有序"的状态,或许才是"惊猿脱兔"更深层的智慧——既要有爆发力,也要保持清醒判断。

生活中的"惊猿脱兔"时刻无处不在。前天早高峰时,十字路口突然窜出个闯红灯的外卖电动车,所有汽车同时急刹,轮胎摩擦声此起彼伏。那个瞬间,每个司机都展现出了惊人的反应速度。这提醒我们:在需要快速决断的时刻,保持冷静往往比单纯求快更重要。

现在不妨想想:你最近有没有经历过类似"惊猿脱兔"的瞬间?是成功应对了突发状况,还是因为慌张出了差错?这些经历都在告诉我们,敏捷反应和稳定心态,就像飞驰列车的双轨,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