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òng kū liú tì
成语解释:恸:哀痛;涕:眼泪。形容极其悲痛伤心
成语出处:宋·陈亮《祭朱寿之文》:“今子之死,乃独有感于余心而兴不幸之叹,至于恸哭流涕不能自已。”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十分悲痛
繁体字形:慟哭流涕
英文翻译:Weeping and weeping
恸:极度悲哀;大哭。
哭:因痛苦悲哀或感情激动而流泪,有时候还发出声音:哭诉。放声大哭。
流:1.液体移动:流水。流汗。流血。流泪。流程。流泻。流质。流水不腐。汗流浃背。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2.像水那样流动不定:流转(zhuǎn)。流通。流寇。流浪。流离。流散。流失。流沙。流露。流萤。3.传播:流言。流传。流芳。流弊。流毒。流行(xíng)。4.指江河的流水:河流。江流。溪流。激流。奔流。5.像水流的东西:气流。暖流。电流。6.向坏的方面转变:流于形式。7.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流放。流配。8.品类,等级:流辈。流派。9.指不正派:二流子。
涕:1.眼泪:痛哭流涕。2.鼻涕:涕泪交流。
“恸哭流涕”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极度悲痛时的样子。比如,电影里一位父亲得知孩子失踪的消息后,突然瘫坐在地,恸哭流涕,双手颤抖着翻找手机里的照片。这种场景是否夸张?其实未必——人在面对巨大打击时,情绪失控反而显得真实。
有人问:“为什么用‘恸哭流涕’而不是单纯说‘大哭’?”区别在于程度和画面感。想象一位老艺术家在告别舞台的演出中,唱到动情处突然哽咽,眼泪混着汗水滑落,台下观众也跟着抹眼泪。这种集体情感共鸣的场景,用“恸哭流涕”更能传递出情绪的穿透力。
再比如历史故事中,败军之将看着战死的部下遗体,跪在泥泞中恸哭流涕。这种悲痛不仅是个人情感,还带有时代重压下的无奈。有人可能疑惑:“现代人还会这样表达悲伤吗?”其实,去年地震灾区有位消防员救出幸存者后,突然蹲在废墟旁放声大哭——高强度救援后的情绪释放,同样可以用这个成语描述。
个人觉得,“恸哭流涕”之所以流传千年,是因为它抓住了人类情感的“最大公约数”。如今人们或许更习惯用“崩溃”“破防”等网络用语,但面对生离死别或重大失去时,那种从胸腔里涌出的、混着泪水的痛哭,依然是最原始的情感表达。就像暴雨中的雷声,虽然刺耳,却是自然真实的回响。
最后想说的是,成语的生命力在于它能否映照现实。当我们在新闻里看到母亲找回被拐十年的孩子时相拥而泣的画面,或在医院走廊听到家属压抑的抽泣声,这些瞬间都在证明:有些情感浓度,始终需要“恸哭流涕”这样的词来承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