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ō
  • tóu
  • shí
  • qiě
  • suō
  • tóu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dé suō tóu shí qiě suō tóu

成语解释:指在必要时采取低姿态

成语出处:宋·释惟白《续传灯录》第八卷:“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入市乌龟。’曰:‘意旨如何?’师曰:‘得缩头时且缩头。’”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繁体字形:得縮頭時且縮頭

英文翻译:When you have to shrink your head, you have to shrink your head

得缩头时且缩头的意思

得:[dé]1.得到(跟“失”相对):取得。得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件事办成了你也会得些好处。2.演算产生结果:二三得六。五减一得四。3.适合:得用。得体。4.得意:自得。5.完成:饭得了。衣服还没有做得。6.用于结束谈话的时候,表示同意或禁止:得,就这么办。得了,别说了。7.用于情况不如人意的时候,表示无可奈何:得,这一张又画坏了!8.助动词。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许可(多见于法令和公文):这笔钱非经批准不得擅自动用。9.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可能这样(多用于否定式):水渠昨天刚动手挖,没有三天不得完。[de]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多见于早期白话):出得门来。[děi]1.助动词。需要:这个工程得三个月才能完。修这座水库得多少人力?2.“得”的否定是“无须”或“不用”,不说“不得”。3.助动词。表示揣测的必然:快下大雨了,要不快走,就得挨淋。4.舒服;满意:这个沙发坐着真得。

缩:[suō]1.由大变小或由长变短;收缩:紧缩。缩短。热胀冷缩。这布下水也不缩。2.没伸开或伸开了又收回去;不伸出:乌龟的头老缩在里面。3.后退:退缩。畏缩。谁也不许往后缩。[sù]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砂仁的一个变种,叶子披针形,花白色,蒴果绿色。果实和种子可入药。

头:[tóu]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头。梳头。平头。分头。你的脸形留这种头不合适。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头。笔头儿。中间粗,两头儿细。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头儿。提个头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头儿。蜡头儿。铅笔头儿。6.头目:李头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头儿。7.方面:他们是一头儿的。心挂两头。8.第一:头等。头号。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头车。头马。头羊。10.姓。[tou]1.(头儿)名词后缀。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头。石头。骨头。舌头。罐头。苗头。b)接于动词词根:念头。扣头。饶头。嚼头儿。看头儿。听头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头。甜头儿。2.方位词后缀:上头。下头。前头。后头。里头。外头。

时:1.时间(对空间而言):时空观念。2.时代;时候:古时。唐时。战时。3.时间单位。旧指时辰,现指小时,即一日(一个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4.指规定的时间:按时上班。过时作废。5.季节:四时如春。6.现在的;当时的:时事。时兴。7.时俗;时尚:入时。8.副词。时常:时时。时有错误。9.有时候:时阴时晴。10.时机:不误农时。

且:[qiě]1.副词。1.暂且;姑且:你且等一等。2.〈方〉表示经久:这枝笔且使呢。2.文言副词。尚且,与“况”呼应:君且如此,况他人乎。3.文言连词。且…且…(边这样边那样):且谈且走。4.连词。并且;而且:水流既深且急。[jū]文言助词。相当于“啊”“呀”:狂童之狂也且。

缩:[suō]1.由大变小或由长变短;收缩:紧缩。缩短。热胀冷缩。这布下水也不缩。2.没伸开或伸开了又收回去;不伸出:乌龟的头老缩在里面。3.后退:退缩。畏缩。谁也不许往后缩。[sù]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砂仁的一个变种,叶子披针形,花白色,蒴果绿色。果实和种子可入药。

头:[tóu]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头。梳头。平头。分头。你的脸形留这种头不合适。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头。笔头儿。中间粗,两头儿细。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头儿。提个头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头儿。蜡头儿。铅笔头儿。6.头目:李头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头儿。7.方面:他们是一头儿的。心挂两头。8.第一:头等。头号。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头车。头马。头羊。10.姓。[tou]1.(头儿)名词后缀。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头。石头。骨头。舌头。罐头。苗头。b)接于动词词根:念头。扣头。饶头。嚼头儿。看头儿。听头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头。甜头儿。2.方位词后缀:上头。下头。前头。后头。里头。外头。

成语评论

生活中总有一些时刻,让人忍不住想“缩起头”避避风头。比如同事为项目责任互相推诿时,你发现自己的建议可能引发更大矛盾,这时候选择暂时沉默,反而让团队有了冷静思考的空间。这种“缩头”不是懦弱,更像武侠小说里的“金蝉脱壳”——看似后退,实则为更好的行动留出余地。

为什么要缩头?难道不该坚持己见吗? 这个问题关键在于时机的把握。就像开车遇到暴雨,猛踩油门容易打滑,松一松油门反而更安全。去年朋友公司内部竞聘,他明明有能力争管理岗,却主动推荐了更适合团队协作的同事。半年后公司开拓新业务,他凭借扎实的专业能力成了项目负责人。有时候缩回的拳头,是为了下一次更有力的出击。

有个真实案例:社区改造时,七十岁的王阿姨坚决反对砍掉老槐树。当大家准备硬碰硬时,街道办的小李换了策略——先带居民参观其他改造成功的社区。看着别处的绿荫广场,王阿姨主动提出:“要不咱们把槐树移栽到新花坛?”这个转折印证了老祖宗的智慧:竹子遇强风会弯腰,但风雨过后依然挺拔。

我观察到,真正厉害的人都有“弹性思维”。他们不会在电梯超载时非要挤进去,也不会在网络骂战中争当键盘侠。就像我学画画的表弟说的:“画山水要留白,做人处事要留余地。”这种留白不是空白,而是给彼此呼吸的空间。当我们在“伸头”和“缩头”间找到平衡点,很多难题会迎刃而解。

最近读到北宋名相富弼的故事深受启发。面对契丹使者的挑衅,他没有当场争辩,而是说“容我细思”。次日用绵里藏针的答复既维护国体又不失礼节。这让我想到现代职场中的沟通艺术——有时候慢半拍的回答,比即时的反驳更有力量。毕竟,真正的智慧不在于时刻彰显存在感,而在于懂得何时该成为主角,何时该当好观众。

希望这些思考能像夏日的蒲扇,虽不制冷,但带来些许清凉。面对复杂情境时,不妨记住:审时度势的退让,或许正是破局的关键钥匙。

得缩头时且缩头的造句

  1. 造句 今日习得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
  2. 造句 委座,我这是趁钱吃面,量体裁衣,得缩头时且缩头。
  3. 造句 有伸脚处须伸脚,得缩头时且缩头。
  4. 造句 近来学得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咱就先忍着点吧。
  5. 造句 近来学得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

"得缩头时且缩头"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