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é bù chóu shī
成语解释:见“得不偿失”。
成语出处:《后汉书·西羌传论》:“军书未奏其利害,而离叛之关已言矣。故得不酬失,功不半劳。”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收支不平衡
繁体字形:得不詶失
英文翻译:the loss outweighs the gain
得:[dé]1.得到(跟“失”相对):取得。得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件事办成了你也会得些好处。2.演算产生结果:二三得六。五减一得四。3.适合:得用。得体。4.得意:自得。5.完成:饭得了。衣服还没有做得。6.用于结束谈话的时候,表示同意或禁止:得,就这么办。得了,别说了。7.用于情况不如人意的时候,表示无可奈何:得,这一张又画坏了!8.助动词。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许可(多见于法令和公文):这笔钱非经批准不得擅自动用。9.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可能这样(多用于否定式):水渠昨天刚动手挖,没有三天不得完。[de]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多见于早期白话):出得门来。[děi]1.助动词。需要:这个工程得三个月才能完。修这座水库得多少人力?2.“得”的否定是“无须”或“不用”,不说“不得”。3.助动词。表示揣测的必然:快下大雨了,要不快走,就得挨淋。4.舒服;满意:这个沙发坐着真得。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酬:1.报酬:男女同工同酬。2.交际往来:应酬。3.用财物报答:酬谢。酬报。4.(愿望)实现:壮志未酬。
失:1.丢掉:遗失。丧失。2.找不着:迷失路径。3.违背:失信。失约。4.没有把握住:失手。失足。5.没有达到目的:失意。失望。6.改变常态:失色。失神。7.错误:过失。千虑一失。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件事,结果收获却少得可怜?这时候,你可能需要了解一个成语:得不酬失。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小明为了赚外快,每天下班后熬夜跑代驾,周末还去送外卖。三个月下来,虽然多赚了8000块,却因为过度疲劳住院花了12000元。这不正是"得不酬失"的典型写照吗?用健康换金钱,就像用金饭碗装剩饭。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和"得不偿失"有什么区别呢?其实两者本质相通,但"得不酬失"更强调付出与回报的失衡关系。好比你在沙漠里用最后一瓶水浇花,虽然花朵暂时鲜艳,却可能因此失去生存机会。
工作中也常见这种困境。某公司为赶项目进度,强制员工连续加班三个月。最后项目虽然按时完成,但核心骨干纷纷离职,团队元气大伤。这种"杀鸡取卵"式的管理,往往会造成更长期的损失。
依我看,现代人更应该警惕隐形的"得不酬失"。比如用亲子时光换取加班费,用睡眠时间刷短视频,用透支信用积累物质财富。这些选择就像信用卡消费,短期看似有所得,实则埋着更大的代价。
如何避免踏入这种陷阱?有个简单方法:做决定前画个"得失天平"。左边写预期收益,右边列潜在成本,别忘了把时间、健康、情感这些隐形砝码都放上去。当发现天平明显倾斜时,就该重新考虑选择了。
下次面对需要大量投入的事情时,不妨问问自己:我付出的"本钱"是什么?可能失去的又是什么?毕竟人生不是单次交易,而是需要持续经营的长期项目。保持清醒的价值判断,才能让每个选择都真正物有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