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āng zhī yǒu kuì
成语解释:担当不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感到惭愧。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回丁判官书》:“夫人有厚己而自如者;恃其中有所以当之而不愧也。”常用自谦之辞。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當之有愧
英文翻译:i find myself not up to the honor accorded me
当:[dāng]1.担任:他当组长。2.承担:敢作敢当。3.主持:当家。4.相称:旗鼓相当(比喻实力相等)。5.应该:理当如此。6.介词。1.组成时间短语,表示事件发生的时间:当我到家时,他已经走了。正当大家吃饭的时候,他回来了。2.组成处所短语,表示事件发生的处所:当众出丑。当着大家的面把话讲清楚。7.阻挡:人民军队,锐不可当。8.拟声词。撞击金属器物的声音:丁丁当当。9.抵得上;等于:一以当十。[dàng]1.合适:处理得当。3.以为:我当你走了。4.当作:别把我当客人看待。5.指事情发生的(时间):当年。6.向当铺抵押实物借钱:把金表拿去当了。7.抵押在当铺里的实物:赎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有:[yǒu]1.存在: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2.表示所属:他有一本书。3.表示发生、出现:有病。情况有变化。4.表示估量或比较:水有一丈多深。5.表示大、多:有学问。6.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有劳。有请。7.无定指,与“某”相近:有一天。8.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yòu]古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愧:惭愧:羞愧。问心无愧。愧不敢当(感到惭愧,承当不起)。
哎呦喂,说到“当之有愧”这个成语,大家可能有点耳熟,但真要用起来,估计不少人得挠挠头。咱们先来拆解拆解:这词儿字面意思是“得到某种荣誉或待遇时,心里觉得不配”,说白了就是“受之有愧”的反义词对吧?不过啊,现实里到底怎么用才不翻车?
举个栗子哈!比如公司年会发了个“最佳新人奖”给刚入职三个月的你,结果你在台上搓着手说:“这奖我当之有愧,隔壁工位老张带项目比我拼多了!”——看,这时候用“当之有愧”既显谦虚,又暗戳戳夸了同事,效果拉满!
等等,这成语是不是只能用在正式场合?非也非也!隔壁王婶夸你腌的酸菜比她家祖传配方还够味儿,你摆摆手:“您可别寒碜我啦,我这手艺当之有愧!”瞧见没?日常唠嗑用起来也完全没毛病,关键得带着点不好意思的劲儿。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年轻人动不动就“躺平”“摆烂”,这种谦虚文化是不是过时了?要我说啊,该支棱的时候别怂,该谦虚的时候也别硬装。就像上次我朋友非说我的PPT做得像专业设计师,我赶紧回他:“快打住!跟人家科班出身的比,我这顶多算幼儿园简笔画,当之有愧当之有愧!”——您品,这味儿是不是比干巴巴说“没有啦”有意思多了?
说到底,“当之有愧”就像社交场合的调和剂。用好了能让人际关系更丝滑,但千万别演过头变成凡尔赛。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况,不妨试试这个成语,保准让人听着既舒坦又觉得你这人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