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áng
  • shǐ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iáng nǔ mò shǐ

成语解释:同“强弩之末”。

成语出处:《旧唐书·李密传》:“又强弩末矢,理无穿于鲁缟;冲风余力,讵能动于鸿毛。”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力尽了

繁体字形:強弩末矢

英文翻译:The last bullet

强弩末矢的意思

强:[qiáng]1.力量大(跟“弱”相对):强国。富强。身强体壮。工作能力强。2.感情或意志所要求达到的程度高;坚强:要强。责任心强,工作就做得好。3.使用强力:强制。强渡。强占。强索财物。4.使强大或强壮:富国强兵。强身之道。5.优越;好(多用于比较):今年的庄稼比去年更强。6.用在分数或小数后面,表示略多于此数(跟“弱”相对):实际产量超过原定计划12%强。7.姓。[qiǎng]勉强:强迫。强笑。强辩。强不知以为知。[jiàng]强硬不屈;固执:倔强。

弩: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弩弓。

末:1.东西的梢;尽头:末梢。秋毫之末。2.不是根本的、主要的事物(跟“本”相对):本末倒置。舍本逐末。3.最后;终了;末尾:春末。明末。末班车。上世纪末。4.末子:锯末。茶叶末儿。把药研成末儿。5.姓。6.戏曲角色行当,扮演中年男子,京剧归入老生一类。

矢:1.箭:有的(dì)放矢。2.古又同“”:矢口抵赖。矢志不移。3.古又同“”:遗矢。

成语评论

强弩末矢”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它背后的道理其实很贴近生活。比如一家公司前期投入大量资源开发产品,结果市场反应冷淡,老板感叹:“现在就像强弩末矢,再追加预算也难挽颓势了。”为什么会用“强弩末矢”形容这种情况?

关键在于理解“强弩”的特性。古代战争中,弩弓射程虽远,但当箭矢飞到射程末端时,杀伤力已大幅减弱。就像职场中有人连续加班三个月冲刺项目,最后一周却频频出错,同事议论说:“他现在完全是强弩末矢的状态,真该休息调整了。”这里既承认了前期的努力,也点出了力竭的现状。

有人问:既然力量衰减不可避免,这个成语是消极的吗?其实不然。战国时期名将李牧守边,故意示弱诱敌,待匈奴骑兵进入弩箭有效射程才全力反击。这说明认清“末矢”的局限,恰恰是制定新策略的契机。就像现代创业者发现传统模式失效时,及时转型往往能打开新局面。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马拉松选手在最后五公里明显降速,观众席传来呐喊:“坚持住!别让强弩末矢成为放弃的理由!”这种场景让我们看到,承认力量有限不代表认输,反而为重新蓄力创造了空间。当我们在工作中感到后劲不足时,或许该像弓箭手保养弩机那样,给自己留出恢复弹性的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成语常被误用为单纯描述“结局无力”。实际上它更强调“曾经强大”与“当前衰弱”的对比关系。就像手机满电玩游戏到低电量提醒,那种性能断崖式下跌的体验,才是“强弩末矢”想传达的落差感。认清这种变化规律,或许能让我们更从容地面对各种领域的周期波动。

"强弩末矢"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