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òng wǎ zhī qìng
成语解释:瓦:古代妇女纺织用的纺砖;弄瓦:古人把纺瓦给女孩玩,希望她将来能胜任女工。祝贺人家生女孩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祝贺人家生女孩
繁体字形:弄瓦之慶
英文翻译:The celebration of making tile
弄:[nòng]1.手拿着、摆弄着或逗引着玩儿:他又弄鸽子去了。小孩儿爱弄沙土。2.做;干;办;搞:弄饭。这活儿我做不好,请你帮我弄弄。把书弄坏了。这件事总得弄出个结果来才成。3.设法取得:弄点水来。4.耍;玩弄:弄手段。舞文弄墨。[lòng]小巷;胡同(多用于巷名):里弄。弄堂。一条小弄。
瓦:[wǎ]1.铺屋顶用的建筑材料,一般用泥土烧成,也有用水泥等材料制成的,形状有拱形的、平的或半个圆筒形的等。2.用泥土烧成的:瓦盆。瓦器。3.姓。4.瓦特的简称。1秒钟做1焦的功,功率就是1瓦。[wà]盖(瓦):这排房子的房顶都苫好了,就等着瓦瓦(wǎ)了。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庆:1.庆祝;庆贺:庆寿。庆丰收。庆功大会。2.值得庆祝的周年纪念日:国庆。校庆。3.姓。
“弄瓦之庆”这个成语,你听说过吗?比如老张在朋友圈发了一条消息:“今日家中弄瓦之庆,喜迎小女平安出生!”这里的“弄瓦”可不是指搬砖盖房,而是古代对生女儿的委婉说法。问题来了:为什么生女儿叫“弄瓦”?其实这和古代性别分工有关——男孩玩玉璋(象征权力),女孩玩纺锤(瓦为纺织工具),如今这个词更多用来表达对新生儿纯粹的爱意。
再看另一个场景:同事小李收到客户送的婴儿礼盒,卡片上写着“欣闻弄瓦之庆,特备薄礼以贺”。这比直接说“恭喜生女儿”更有文化韵味,但也可能让人疑惑:现在用这种带传统性别色彩的词合适吗?个人认为,语言需要结合语境理解——重点在于传递祝福的心意,而非固化性别观念。就像“巾帼不让须眉”这类词,关键在使用时的态度是否包容。
有人会问:“弄瓦之庆只能用在书面语吗?”完全不是。王阿姨在菜市场碰到邻居,乐呵呵地说:“我家儿媳妇上周弄瓦之庆啦,要不要来吃红鸡蛋?”这种口语化使用反而让老词焕发新活力。就像我们现在说“干饭”“躺平”,传统成语也能融入日常对话,重要的是使用者能否把握其中的温度。
最后分享个观察:近几年“弄瓦之庆”在新生儿贺卡上的出现频率,比二十年前反而更高。或许因为年轻父母更注重文化传承,又或许在生育率下降的今天,每个新生命的到来都值得用更特别的词汇庆贺。当我们在红包上写下这四个字时,本质上和古人一样——都在用语言的力量,把普通的喜事变成值得铭记的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