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uǎng 广
  • jiàn
  • qià
  • wé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uǎng jiàn qià wén

成语解释:洽:广博。看的广,听的多。形容见识广博。

成语出处:唐·杨炯《百泉县令李楚才神道碑》:“雄才壮思,首九奏而和八音;广见洽闻,披五年车而诵三箧。”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人的见识

繁体字形:廣見洽聞

英文翻译:have wide knowledge

广见洽闻的意思

广:[guǎng]1.多:兵多将广。大庭广众。2.扩大;扩充:推广。以广流传。3.姓。[ān]同“”(多用于人名)。

见:[jiàn]1.看到: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2.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3.看得出,显得出:见效。相形见绌。4.(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5.会晤:会见。接见。6.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见解。见地(见解)。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7.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见外。见教。见谅(原谅我)。见笑(被讥笑)。8.姓。[xiàn]1.古同“”,出现,显露。2.古同“”,现存。

洽:1.和睦;相互协调一致:融洽。意见不洽。2.商量;接洽:洽借。洽妥。面洽。3.广博;周遍:博识洽闻。

闻:1.听见:听而不闻。耳闻不如目见。2.听见的事情;消息:见闻。新闻。奇闻。3.有名望的:闻人。4.名声:令闻。秽闻。5.用鼻子嗅: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6.姓。

成语评论

广见洽闻”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但实际意思很实在——它形容一个人见识广博、知识丰富,就像行走的百科全书。举个例子:老张是公司里的“百事通”,从行业趋势到冷门历史都能侃侃而谈,同事们常说:“和老张聊天就像读杂志,真是广见洽闻!”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和‘见多识广’有啥区别?”其实两者都强调见识广,但“广见洽闻”更突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比如考古学家不仅需要实地考察(广见),还得熟读文献资料(洽闻),才能准确还原古代文明的全貌。

生活中如何培养这种能力?我有次在茶馆遇到位退休教师,他每天坚持读报、看纪录片,甚至跟着年轻人学用知识类APP。他说:“世界变得太快,广见洽闻可不是年轻人的专利。”这种主动拥抱新事物的态度,或许比单纯积累知识更重要。

有趣的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广见”变得容易,“洽闻”反而成了挑战。就像我们刷短视频能瞬间了解火山喷发,但若要系统掌握地质学知识,仍需要深度学习和思考。这让我想起大学导师的话:“广见是开疆拓土,洽闻是精耕细作。”

最后分享个观察:真正广见洽闻的人往往更谦逊。他们深知知识海洋的浩瀚,就像图书馆管理员最清楚自己没读过的书有多少。这种认知反而让他们在交流时更愿意倾听,这种特质或许比知识本身更有价值。

下次遇到复杂问题时,不妨试试“广见洽闻”思维:先扩展信息面,再筛选整合。就像做菜时既要逛遍菜市场挑选新鲜食材,也要懂得如何搭配调味,最终才能端出令人回味的知识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