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ìng wéi yī tán
成语解释: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成语出处:唐 韩愈《平淮西碑》:“万口和附,并为一谈。”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混淆
繁体字形:並為一談
英文翻译:be confused
并:[bìng]1.合在一起:归并。合并。把三个组并成两个。2.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平排着:并蒂莲。我们手挽着手,肩并着肩。3.表示不同的事物同时存在,不同的事情同时进行:两说并存。相提并论。4.用在否定词前面加强否定的语气,略带反驳的意味:你以为他糊涂,其实他并不糊涂。所谓团结并非一团和气。5.并且:我完全同意并拥护领导的决定。6.用法跟“连”相同(常跟“而”、“亦”呼应):并此而不知。并此浅近原理亦不能明。[bīng]山西太原的别称。
为:[wéi]1.做:有为。事在人为。敢作敢为。大有可为。2.充当:选他为代表。3.变成;成:一分为二。化为乌有。变沙漠为良田。4.是:十寸为一尺。5.姓。6.被(跟“所”字合用):这种艺术形式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7.常跟“何”相应,表示疑问或感叹:何以家为(要家干什么)?8.附于某些单音形容词后,构成表示程度、范围的副词:大为高兴。广为传播。深为感动。9.附于某些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气:极为重要。甚为便利。颇为可观。尤为出色。[wèi]1.帮助;卫护: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2.表示行为的对象;替:为你庆幸。为人民服务。为这本书写一篇序。3.表示原因、目的:大家都为这件事高兴。为建设伟大祖国而奋斗。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谈:1.说话或讨论:漫谈。面谈。谈思想。二人谈得很投机。2.所说的话:奇谈。美谈。无稽之谈。3.姓。
说到“并为一谈”这个成语,咱们得先掰扯清楚它的意思。你懂的,这词儿字面上就是“把不同的事儿硬扯到一块儿说”,说白了就是混淆概念嘛。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前些天老张说“吃素和环保根本是同一码事”,这可不就是把饮食习惯和生态问题强行捆绑了?要我说啊,这种说法就像把西瓜和芝麻倒进一个筐——看起来都是圆的,其实压根不是同个品种。
这时候可能有朋友要问了:“那和'相提并论'有啥区别呢?”哎您别说,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这两个成语虽然都带着“并”字,但用法可大不相同。比方说小李吐槽:“拿我做的家常菜和米其林三星并为一谈,这不是埋汰人嘛!”这里要是换成“相提并论”味道就变了,前者强调强行混淆,后者更侧重不恰当的比较。
不知道大伙儿发现没,现在社交媒体上特别容易犯这个毛病。前两天刷到个短视频,主播把“熬夜加班”和“事业心强”硬扯成因果关系,这逻辑漏洞大得能开卡车。依我看呐,咱们得学会给不同概念“划三八线”,就像小时候课桌上画的界限,该分清楚的就别搅和在一起。
可能有年轻人会疑惑:“现在讲究跨界融合,这么较真有必要吗?”这话听着在理,但咱们得分场合。你看科技圈搞创新时混搭不同领域叫突破,可要是讨论正经事还玩概念混搭,那就成捣糨糊了。举个现实例子,把“网络流量”和“个人价值”等同看待,这种思维可不就让好多网红走了弯路?
说到底啊,语言就像工具箱里的家伙什,用对地方才能事半功倍。下次遇到有人把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儿硬凑成对儿,咱不妨笑眯眯来句:“您这并为一谈的本事,可比魔术师变鸽子还厉害!”既点出了问题,又不伤和气,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