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ǎo
  • yán
  • kǒu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iǎo yán lì kǒu

成语解释:巧妙的言辞,锋利的口辩。

成语出处: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三人皆诈伪,巧言利口以进其身。”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人口才好

繁体字形:巧言利口

英文翻译:Good words and good words

巧言利口的意思

巧:1.心思灵敏,技术高明:巧干。能工巧匠。他的手艺很巧。2.(手、口)灵巧:心灵手巧。他嘴巧,学谁像谁。3.恰好;正遇在某种机会上:恰巧。偏巧。凑巧。巧遇。来得真巧。我一出大门就碰到他,真巧极了。4.虚浮不实的(话):花言巧语。5.姓。

言:1.话:言语。语言。格言。诺言。发言。有言在先。言外之意。2.说:言之有理。畅所欲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3.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言诗。万言书。全书近二十万言。4.姓。

利:1.锋利;锐利(跟“钝”相对):利刃。利爪。2.顺利;便利:不利。成败利钝。3.利益(跟“害、弊”相对):利弊。有利。兴利除害。4.利润或利息:暴利。薄利多销。本利两清。5.使有利:利国利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6.姓。

口:1.嘴。2.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长城的关口:转口。出口转内销。口外。古北口。4.行业;系统;专业方向:对口支援。文教口。专业不对口。5.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儿。瓶子口儿。6.指人口:户口。拖家带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疮口。9.刀剑等的锋刃:刀卷口了。10.骡、马、驴等的年龄(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这匹马六岁口。11.量词。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猪。两口缸。

成语评论

巧言利口”这个词,听起来像夸人会说话,但细品又带点微妙感——到底是褒还是贬?咱们先看个例子:公司例会上,小王把项目延期说得像“战略性调整”,把客户投诉包装成“深度互动机会”。领导点头微笑,同事偷偷翻白眼。这种用华丽话术掩盖问题的操作,算不算巧言利口的典型?

有人要问了:难道口才好也有错?别急,再看另一个场景。菜市场里张大妈能把蔫菠菜说成“纯天然无公害”,能把冻了三天的鱼夸成“刚上岸的江鲜”。这时候的巧言利口,倒成了市井智慧,透着股接地气的机灵劲儿。

关键差异在哪?或许在于那颗心。春秋时期晏子使楚,面对楚国君臣的言语陷阱,他既能妙语连珠维护国家尊严,又始终守住底线不耍诈。这种巧言利口,谁说不是大智慧?可见同样的语言能力,用对了地方就是利器,用歪了就成了骗术。

我常在职场观察到一个现象:真正的高手说话反而更质朴。他们不是不会绕弯子,而是懂得真诚比套路更有穿透力。就像咱家楼下修车的老李,从不用专业术语唬人,总是一边拧螺丝一边说:“这零件就像人关节,上点油还能再战三年。”客户听了踏实,生意自然红火。

在这个直播带货满天飞的时代,巧言利口早进化出了七十二般变化。某主播能把普通保温杯说成“养生神器”,也能把滞销苹果夸成“助农爆款”。消费者越来越明白:与其听天花乱坠的广告词,不如看产品参数和用户评价。这或许就是市场对过度包装的自然筛选。

说到底,语言是把双刃剑。我见过实习生用精心准备的说辞拿下百万订单,也目睹过老江湖因话术穿帮丢了长期客户。现在的年轻人更聪明了——他们分得清什么是真材实料,什么是糖衣炮弹。毕竟在这个信息透明的时代,真诚才是最高级的沟通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