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ǎo
  • yán
  • piā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iǎo yán piān cí

成语解释:巧言:浮华不实的话;偏辞:便巧的话。指花言巧语。

成语出处:《庄子·人间世》:“言者,风波也;行者,实丧也。夫风波易以动,实丧易以危。故忿设无由,巧言偏辞。”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花言巧语

繁体字形:巧言偏辭

英文翻译:Clever words

巧言偏辞的意思

巧:1.心思灵敏,技术高明:巧干。能工巧匠。他的手艺很巧。2.(手、口)灵巧:心灵手巧。他嘴巧,学谁像谁。3.恰好;正遇在某种机会上:恰巧。偏巧。凑巧。巧遇。来得真巧。我一出大门就碰到他,真巧极了。4.虚浮不实的(话):花言巧语。5.姓。

言:1.话:言语。语言。格言。诺言。发言。有言在先。言外之意。2.说:言之有理。畅所欲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3.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言诗。万言书。全书近二十万言。4.姓。

偏:1.不正;倾斜(跟“正”相对):偏锋。太阳偏西了。2.仅注重一方面或对人对事不公正:偏重。偏爱。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偏于基础理论的研究。3.辅助的;不占主要地位的:偏将。偏师。4.与某个标准相比有差距:体温偏高。工资偏低。收入中等偏上。5.客套话,表示先用或已用过茶饭等(多接用“了”字):我偏过了,您请用吧。6.姓。7.偏偏:不让我去我偏去。庄稼正需要雨水的时候,可天偏不下雨。

辞:1.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2.言语文词:辞令。修辞。3.告别:辞行。4.不接受;请求离去:辞谢。辞职。5.解雇:辞退。他被老板辞了。6.躲避;推托:万死不辞。不辞辛苦。

成语评论

巧言偏辞”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生活中其实很常见。比如朋友找你借钱,嘴上说“下周一定还”,结果过了半年还没动静,反而用“最近手头紧”“下个月发奖金”之类的理由搪塞。这时候你可能会想:他到底是真困难,还是想赖账?

为什么有人会用“巧言偏辞”呢?举个例子,同事搞砸了项目,开会时却说:“这次问题主要是市场变化太快,但我们已经收集了大量数据,下次一定能优化策略。”看似在分析原因,实则把责任推给外部因素。这种行为背后,往往藏着害怕担责的心理——与其承认错误,不如用漂亮话转移焦点。

有人可能会问:说真话难道不比找借口更好吗?举个真实的场景:孩子考试不及格,回家后说“老师出题超纲了,全班都没考好”。父母如果直接拆穿,可能引发争吵;但如果顺着问“哪些题目特别难?我们一起来分析”,反而能引导孩子正视问题。这说明,面对巧言偏辞时,倾听比反驳更容易触及真相。

我个人观察到,现代社会尤其需要警惕“高级版巧言偏辞”。比如某些广告用“纳米科技”“量子力学”等术语包装普通产品,或者职场中把“加班”说成“成长机会”。这类表达用专业词汇掩盖实质,容易让人在听不懂的情况下盲目相信。这时候不妨多问一句:“能具体说说这是怎么实现的吗?”

最后想分享一个观点:语言是把双刃剑。春秋时期晏子用三寸不烂之舌化解外交危机是智慧,但日常交往中过度修饰言辞反而会造成隔阂。就像邻居总说“改天请你吃饭”,说了三年也没兑现,不如直接说“最近忙,等孩子升学后聚聚”更让人感到真诚。把握语言的分寸,或许才是破解巧言偏辞的关键。

"巧言偏辞"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