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ān zhēn hǎi xū
成语解释:山珍:山野出产的珍贵食品。山野和海中出产的各种珍异食品。泛指丰盛的菜肴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湲堂永日图序》:“山珍海胥,鼎食宫居者,大夫之养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指美食
繁体字形:山珎海胥
英文翻译:Shanzhen and Haixu
山:1.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高山。山顶。2.像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山墙:房山。
珍:1.宝贵的东西:奇珍异宝。山珍海味。如数家珍。2.宝贵的;贵重的:珍本。珍品。珍禽。3.看重:珍视。珍重。珍惜。4.姓。
海:1.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青海、里海。2.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人海。火海。3.大的(器皿或容量等):海碗。海量。4.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海棠。海枣。5.极多(后面一般跟“了、啦”等):街上的人可海啦!6.漫无目标地:海骂。她丢了支笔,海找。7.毫无节制地:海吃海喝。8.姓。
胥:1.古代掌管文书的小官吏:胥吏。2.文言副词。皆;都:尔之教矣,民胥效矣。
“山珍海胥”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它形容的是珍稀的食材或丰盛的宴席。比如:“爷爷八十大寿时,家里准备了山珍海胥,连远在国外的亲戚都特意赶回来团聚。”这里不仅表达了食物的珍贵,更暗含了家人情感的深厚。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用‘山珍’和‘海胥’组合?”其实这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山中的野味和海洋的鲜产,代表了人类对极致美味的追求。就像今天人们愿意驱车几小时去山里吃土鸡,或是排队两小时尝网红海鲜锅,本质都是对“稀有”和“新鲜感”的向往。
再举个生活化的例子:“公司拿下年度大单后,老板在顶楼餐厅摆了桌山珍海胥。松茸炖鸡端上来时,市场部小王突然说:‘其实比起这些,我更怀念咱们加班时吃的泡面。’”这个场景既展示了成语的用法,也揭示了现代人对“珍贵”定义的转变——有时候情感价值远胜物质价值。
关于这个成语的争议点在哪?有人认为它带有铺张浪费的意味。比如朋友最近跟我聊到:“现在提倡环保,请客还讲究山珍海胥是不是过时了?”这确实值得思考。就像去年参加婚宴,主厨用本地当季食材创新出的“新派山珍海胥”,既保留了仪式感又避免了资源浪费,反而更让人印象深刻。
个人觉得,成语本身没有对错,关键在使用场景。就像外婆常说的:“家常豆腐和佛跳墙,吃到胃里都是暖的。”或许我们不必纠结食材是否珍贵,而该关注相聚时的温度。下次朋友聚会,与其追求名贵食材,不如试试亲手做道拿手菜,可能更有“山珍海胥”难比拟的温情。
最后想问问:当外卖App能送来世界各地美食的今天,“山珍海胥”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或许答案就像小时候过年才能吃到的腊味,珍贵的不在食物本身,而在那份期待和专属感。与其说我们在追求美味,不如说在寻找记忆中的那份仪式与郑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