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íng shēng liǎn xī
成语解释:形容静悄悄不出声息。《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汉·蔡邕《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臣邕怔营惭怖,屏气累息,不知所自投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八回:“连连~,不敢作声。”
成语出处:《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汉·蔡邕《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臣邕怔营惭怖,屏气累息,不知所自投处。”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指悄不出声
繁体字形:屏聲斂息
英文翻译:concentrate on
屏:[bīng]〔屏营〕惶恐;惶惑不知所措。《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夙夜屏营,未知所立。”[píng]1.遮挡:屏风。2.字画的条幅:四扇屏。[bǐng]1.放弃;排除:屏弃。2.抑制(呼吸):屏息静听。
声:1.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锣声。大声。2.说话;语言:不声不响。呼声。3.宣布;陈述:声明。声讨。4.名誉:声望。名声。5.声母:声韵。双声。6.声调:第一声。去声。7.量词。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连喊三声。
敛:1.收起;收住:敛容。敛足。2.约束:敛迹。3.收集;征收:敛钱。横征暴敛。把工具敛起来。
息:1.呼吸时进出的气:喘息。鼻息。一息尚存,此志不懈。2.消息:信息。3.停止:息怒。息兵。自强不息。偃旗息鼓。生命不息,战斗不止。4.休息:歇息。作息时间表。5.滋生;繁殖:蕃息。生息。6.利钱;利息:年息。月息。还本付息。7.指子女:子息。8.姓。
“屏声敛息”这个成语到底该怎么用?举个例子:深夜的图书馆里,所有人都屏声敛息,连翻书页的沙沙声都清晰可闻。这种场景下,人们不只是保持安静,更像在默契中共享一种专注的能量。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和“保持安静”有什么区别?其实关键在于动作的主动性。比如看恐怖电影时,主角贴着门偷听动静,观众也会不自觉跟着屏声敛息——这时候的安静带着紧绷感和目的性,就像把呼吸都暂时寄存给了剧情。
记得有次参加户外摄影比赛,在沼泽地等待白鹭起飞。我们十几个摄影师趴在泥地里,镜头对准同一方向。那种集体屏声敛息的状态特别奇妙,连风掠过芦苇的弧度都变得能被感知。这种经历让我觉得,人类对专注的渴望其实从未改变,只是表现形式随时代在进化。
这个成语在当代还有生命力吗?看看地铁里戴着降噪耳机的人群,或是深夜加班的程序员对着发光的屏幕,你会发现“屏声敛息”的内核依然存在。现代人或许不再需要刻意控制呼吸声,但那份将感官聚焦于某件事物的状态,反而在信息爆炸时代显得更加珍贵。
下次遇到需要高度投入的场景时,不妨试试主动进入屏声敛息模式。比如给孩子讲睡前故事时关掉手机,或是品尝新菜时先闭上眼睛——这种刻意营造的专注时刻,往往能帮我们捕捉到日常中易被忽略的细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