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ǐn qiū zhī zhì
成语解释:相传楚令尹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其子勿受楚王所封肥美之地,而请受瘠薄的寝丘,以保长久不失。后因谓与世无争、知足知止之心为“寝丘之志”。
成语出处:南朝·齐·王俭《褚渊碑文》:“既秉辞梁之分,又怀寝丘之志。所受田邑,不盈百井。”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寢丘之志
英文翻译:Dream of the dead
寝:1.睡:废寝忘食。2.卧室:入寝。就寝。寿终正寝。3.帝王的坟墓:陵寝。4.停止;平息:其议遂寝(那种议论于是平息)。
丘:1.土堆;小山:小丘。2.坟墓:丘垄。3.用砖石将灵柩封闭起来。也指这样的坟墓。4.量词。水田分隔成大小不同的块,一块叫一丘:一丘田。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志:1.志向;志愿:立志。得志。志同道合。2.志气;意志:人穷志不短。3.姓。4.称轻重;量长短、多少:用秤志志。拿碗志一志。5.记:志喜。志哀。永志不忘。6.文字记录:杂志。县志。《三国志》。7.记号:标志。
“寝丘之志”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别急,咱们先拆开看看字面意思。“寝”在这里是“放弃”的意思,“丘”指山丘或土地,“志”则是志向。合起来就是“放弃肥沃的土地,选择贫瘠之地”的志向。但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咱们接着聊。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小张原本在互联网大厂拿着高薪,突然辞职去山区支教。同事都说他傻,可小张说:“我就是想试试自己的极限,看看能不能用知识改变孩子们的命运。”你看,这就是典型的“寝丘之志”——不贪图眼前的舒适区,主动选择更具挑战却更有意义的路。
有人可能会问:这不就是自讨苦吃吗?其实不然。春秋时期的孙叔敖早就给出答案:肥沃土地容易引发争夺,贫瘠之地反而能长久保有。就像现在很多创业者避开红海市场,专攻细分领域,表面看是“舍易求难”,实则是构建竞争壁垒的智慧。
这个成语在今天尤其值得思考。我们总被“年薪百万”“财务自由”这类标签裹挟,但有没有想过,有些价值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认识位做非遗传承的手艺人,守着即将失传的技艺,收入微薄却乐在其中。他说:“钱能买来温饱,但买不到文化血脉的延续。”这种选择,何尝不是现代版的“寝丘之志”?
不过要注意,追求理想不等于盲目吃苦。就像登山者不会赤手空拳挑战珠峰,真正的“寝丘之志”需要理性规划。有位朋友辞职开咖啡馆前,花了半年调研市场、学习烘焙,现在小店成了社区文化据点。这说明:主动选择艰难道路时,智慧和准备能让理想落地生根。
最后说点个人看法:在这个即时满足的时代,“寝丘之志”更像是一种精神疫苗。它提醒我们,有些值得追求的东西,往往藏在看似荒芜的土地里。就像沙漠中的胡杨林,越是恶劣的环境,越能长出震撼生命的风景。下次面临选择时,或许可以问问自己:眼前的肥沃,真能滋养我想要的未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