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ān
  • lí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ì jì shān lín

成语解释:隐居山林间,不过问世事

成语出处: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四回:“虽欲寄迹林泉,不但不敢,亦且不忍。”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指隐居

繁体字形:寄跡山林

英文翻译:withdraw from public life

寄迹山林的意思

寄:1.原指托人递送,现在专指通过邮局递送:寄信。寄钱。包裹已经寄走了。2.付托;寄托:寄存。赋诗寄怀。寄希望于青年。3.依附别人;依附别的地方:寄食。寄居。寄人篱下。4.认的(亲属):寄父。寄母。寄儿。寄女。5.姓。

迹:1.留下的印子;痕迹:足迹。血迹。笔迹。踪迹。2.前人遗留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古迹。陈迹。事迹。史迹。3.形迹:迹近违抗(行动近乎违背、抗拒上级指示)。

山:1.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高山。山顶。2.像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山墙:房山。

林:1.成片的树木或竹子:森林。竹林。2.林业:农、林、牧、副、渔。3.聚集在一起的同类的人或事物:民族之林。碑林。

成语评论

寄迹山林”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文绉绉的?其实它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找个清静的山林住下来,远离热闹的世俗生活。比如有人会说:“老张退休后,干脆寄迹山林,在乡下包了片果园,每天种菜养鸡。”这种生活状态,既有种返璞归真的洒脱,又带着点对现实的疏离感。

问题:为什么有人会选择“寄迹山林”的生活方式?答案可能藏在现代生活的快节奏里。比如程序员小王,天天对着电脑加班,某天突然辞职去云南山里开民宿。他说:“以前盯着代码熬夜,现在看着云海起床,这才叫活着。”这种选择,表面看是逃避压力,实则是主动寻找内心平衡。

古人用“寄迹山林”时,常带着诗意。王维在终南山建辋川别业,边赏山水边写诗,留下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名句。但今人的理解更接地气:周末开车去郊外露营的白领,在家阳台种满绿植的上班族,本质上都是“都市版寄迹山林”。

问题:这种生活方式真的能解决问题吗?我有个做设计师的朋友尝试过半年山里生活,回来后感叹:“清净环境治好了我的失眠,但WiFi信号差让我抓狂。”可见“寄迹山林”不是万能药,关键是要找到现实与理想的平衡点。就像陶渊明种田也会“草盛豆苗稀”,真正的智慧在于接纳不完美。

当代人或许不必真的躲进深山。我家楼下退休的刘阿姨,每天清晨在小区竹林打太极,下午在窗台侍弄兰花,她说:“心里有山林,阳台也能当终南山。”这给了我启发——所谓“寄迹山林”,更多是种精神姿态:既能享受现代便利,又能保持独立的精神世界。

最近注意到个有趣现象:城市里的共享菜园项目异常火爆。白领们周末开车半小时,就为亲手给西红柿苗浇水。这种“周末隐士”现象,不正说明人们始终在寻找与自然连接的通道吗?或许未来会有更多创新方式,让“寄迹山林”的精神内核以更灵活的方式延续。

"寄迹山林"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