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ì rán wú shēng
成语解释:寂静没有声音。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1卷:“这些和尚是山野的人,收了这残盘剩饭,必然聚吃一番,不然,也要收拾家火,为何寂然无声?”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状语;形容非常安静
繁体字形:寂然無聲
英文翻译:absolutely still
寂:1.寂静:沉寂。寂寥。寂无一人。万籁俱寂。2.寂寞:枯寂。孤寂。
然:1.对;不错:不以为然。2.指示代词。如此;这样;那样:不尽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3.然而:此事虽小,然亦不可忽视。4.副词或形容词后缀:忽然。突然。显然。欣然。飘飘然。5.又同“燃”。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毋”。5.姓。[mó]见【南无】。
声:1.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锣声。大声。2.说话;语言:不声不响。呼声。3.宣布;陈述:声明。声讨。4.名誉:声望。名声。5.声母:声韵。双声。6.声调:第一声。去声。7.量词。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连喊三声。
“寂然无声”这个词乍一听有点文绉绉的,但生活中处处能找到它的影子。比如深夜的小区里,连野猫都不叫了,只有路灯在地上画出光晕,这时候用“寂然无声”来形容再贴切不过。这种安静不是“鸦雀无声”的刻意压制,而是自然形成的宁静状态。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安静”有什么区别?举个例子,你走进清晨的寺庙,香炉里的烟笔直上升,扫地的沙沙声突然停了,但空气中还留着余韵——这就是“寂然无声”。它不只是没有声音,更像按下暂停键后世界本身的呼吸声。
我曾在黄山见过最生动的诠释。凌晨四点摸黑上山,走到半山腰时突然云雾散开,整片松林像被施了魔法。没有鸟叫,没有风声,连自己的脚步声都被土地吸收。这时候才明白,真正的寂静是有重量的,压得人不敢说话,生怕打破这份天赐的默契。
为什么古人要造这个成语?或许他们早就发现,人类需要某种“声音的留白”。就像水墨画的飞白技法,寂然无声的存在,反而让日常的喧闹有了对比的支点。现代人总抱怨信息过载,可能正是缺少了主动寻找这种“有声时代的静默”的勇气。
下次遇到需要深度思考的时候,不妨试试给自己创造寂然无声的环境。关掉白噪音,放下手机,你会发现连窗外的风声都在帮忙整理思绪。这种主动选择的寂静,或许正是对抗浮躁时代的一剂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