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ā
  • shēng
  • hái
  • ér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iā shēng hái ér

成语解释:奴婢生的子女仍在主家服役的人

成语出处:元·陶宗仪《辍耕录》第17卷:“奴婢所生子,亦曰家生孩儿。”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繁体字形:家生孩兒

英文翻译:Children born at home

家生孩儿的意思

家:[jiā]1.“傢”是“家伙”、“家具”、“家什”的“家”的繁体字。2.家庭的住所:回家。这儿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在上海。3.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我找到营部,刚好营长不在家。4.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农家。渔家。船家。东家。行(háng)家。5.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家。画家。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6.学术流派:儒家。法家。百家争鸣。一家之言。7.指相对各方中的一方:上家。下家。公家。两家下成和棋。8.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家父。家兄。9.人工饲养或培植的(跟“野”相对):家畜。家禽。家兔。家鸽。家花。10.姓。[jia]1.后缀。2.用在某些名词后面,表示属于那一类人:女人家。孩子家。姑娘家。学生家。3.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子(qī·zi):秋生家。老三家。[jie]用在修饰语后,相当于“地”、“的”,如“整天家、成年家”。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孩:1.幼童。2.子女。

儿:1.雄性的:儿马。儿狗。2.后缀(注音作r)。3.名词后缀,主要有下面几种作用。a)表示小:盆儿、棍儿、窟窿儿、小车儿。b)表示词性变化:吃儿、盖儿、卷(juǎn)儿(动词名词化);亮儿、尖儿、零碎儿(形容词名词化)。c)表示具体事物抽象化:门儿、根儿、油水儿。d)区别不同事物:白面—白面儿(海洛因),老家—老家儿(父母和家中其他长辈)。4.少数动词的后缀:玩儿。火儿。参看〖儿化〗。“兒”

成语评论

说起"家生孩儿"这个成语,很多人可能觉得陌生。其实它出自《史记》,原指贵族家中出生的孩子,后来引申为出身优越的人。但咱们今天换个角度看——出身真能完全决定人生吗?

举个例子:张叔夜在《东京梦华录》里记载的汴京富商之子,虽说是"家生孩儿",但整天斗鸡走马,最后败光家产。反观他家佃户的儿子,寒窗苦读十年,最终考取功名。这说明什么?就像现在常说的"金汤匙也会生锈",关键还得看后天努力。

有人要问:那这个成语现在还有现实意义吗?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现代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拼命给孩子创造"家生孩儿"的成长环境,但孩子们反而失去了野草般的生命力。记得邻居王姐家的孩子,钢琴书法样样精通,可去年夏令营连鞋带都不会系。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给我们的启示应该是辩证的。出身好就像拿到张游乐场的快速通行证,能减少排队时间,但真正玩得开不开心,还得看自己怎么体验项目。就像我表哥虽然生在普通教师家庭,但凭着对编程的热爱,现在成了科技公司的技术骨干。

不妨再想想:古代那些真正的"家生孩儿"后来都怎样了?北宋宰相吕蒙正写过《寒窑赋》,说自己"昔日饥寒交迫,今朝紫袍玉带",反而那些世族子弟"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这让我想到现代职场中,很多企业更看重实际能力而非学历背景。

说到底,"家生孩儿"这个成语就像面多棱镜。它既折射出资源分配的不均,也映照出个人奋斗的价值。就像种花,肥沃土壤能帮种子更快发芽,但最终开得多灿烂,还得看种子自己的生命力。或许这正是中华文化最智慧的地方——既承认客观条件,更强调主观能动。

最近在社区做志愿者时发现,那些克服困难考上大学的孩子们,眼睛里闪烁的光芒特别动人。这让我想起《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他就像现代版的"反家生孩儿",用知识改变了命运轨迹。可见在这个时代,决定人生的早已不只是出身,更重要的是持续学习的能力。

有时候会想,如果把"家生孩儿"比作游戏开局,有人抽到SSR卡牌,有人拿到普通卡。但真正的高手,往往能用普通卡牌打出精彩对局。就像去年认识的快递小哥,利用送件间隙学英语,现在跳槽到外贸公司当了业务经理。他的故事,不就是对"家生孩儿"最好的现代注解吗?

说到底,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成长命题。当我们谈论出身时,其实是在讨论如何超越既定轨迹。就像爬山,有人从半山腰出发固然幸运,但从山脚开始攀登的人,看到的风景又何尝不壮丽?重要的是保持向上的姿态,这或许才是对待"家生孩儿"最积极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