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ā tú bì lì
成语解释:徒:只,仅仅。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成语出处:《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家中贫穷
繁体字形:家徒壁立
英文翻译: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
家:[jiā]1.“傢”是“家伙”、“家具”、“家什”的“家”的繁体字。2.家庭的住所:回家。这儿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在上海。3.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我找到营部,刚好营长不在家。4.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农家。渔家。船家。东家。行(háng)家。5.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家。画家。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6.学术流派:儒家。法家。百家争鸣。一家之言。7.指相对各方中的一方:上家。下家。公家。两家下成和棋。8.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家父。家兄。9.人工饲养或培植的(跟“野”相对):家畜。家禽。家兔。家鸽。家花。10.姓。[jia]1.后缀。2.用在某些名词后面,表示属于那一类人:女人家。孩子家。姑娘家。学生家。3.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子(qī·zi):秋生家。老三家。[jie]用在修饰语后,相当于“地”、“的”,如“整天家、成年家”。
徒:1.步行:徒步。徒涉。2.空:徒手。3.白白地:徒然。徒劳无益。4.只;仅仅:家徒四壁。5.从事学习的人:徒弟。徒工。学徒。师徒。6.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信徒。教徒。党徒。7.人(多指坏人):匪徒。暴徒。赌徒。叛徒。8.剥夺犯人自由的刑法:徒刑。
壁:1.墙:壁报。壁灯。家徒四壁。铜墙铁壁。2.某些物体上作用像围墙的部分:井壁。锅炉壁。细胞壁。3.像墙那样直立的山石:绝壁。峭壁。4.壁垒:坚壁清野。5.二十八宿之一。
立:1.站1:立正。肃立。坐立不安。2.使竖立;使物件的上端向上:立竿见影。把梯子立起来。3.直立的:立柜。立轴。立领。4.建立;树立:立功。立志。5.制定;订立:立法。立约。立个字据。6.指君主即位。7.指确定继承地位;确立:立嗣。立皇太子。8.存在;生存:自立。独立。9.立刻:立奏奇效。立候回音。10.姓。
“家徒壁立”这个成语听起来像是描述某种建筑结构,但它其实和房子本身无关。想象一位朋友突然说:“我家现在真是家徒壁立啊!”你会不会以为他刚搬进毛坯房?别急,咱们往下看。
举个真实场景:老张创业失败后,家里值钱的东西全卖了抵债。朋友去探望时吓了一跳:“你这屋里连张桌子都没了?”老张苦笑道:“可不嘛,现在真是家徒壁立了。”这里既没有夸张的修辞,也没有复杂的比喻,成语用在这里就像给空房间按了个精准的定位器。
疑问点破:有人会问:“这和‘一贫如洗’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画面感。前者让人瞬间脑补空荡荡的房间,后者更侧重经济状态。就像同样形容穷,有人选择用存折余额说明,有人直接给你看空钱包——后者显然更有冲击力。
当代新解:我注意到这个成语正在被年轻人玩出新花样。刷到过这样的朋友圈:“刚交完房租,钱包家徒壁立”。这种活用既保留了原意,又带着点自嘲的幽默。语言本就该这样活蹦乱跳,不是吗?
文化透视:这个诞生在农耕时代的成语,意外契合现代人的物质焦虑。但它也在提醒我们:当生活被简化为物品清单时,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比如重新开始的勇气——往往藏在空房间的回声里。
下次听到这个词,不妨想象手指划过积灰窗台的那个瞬间。空荡的空间里,既可能滋生绝望,也可能孕育新生,就像暴雨后的天空虽然云散雨收,却为彩虹腾出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