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uān yàng cí zhāng
成语解释:指堂皇典雅的应试文字。袭用固定格式而内容空虚的文章
成语出处:宋·李昂英《示几用许广文韵》:“官样词章惟典雅,心腔理义要深几。”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套话、空话等
繁体字形:官样词章
英文翻译:Official seal
官:1.政府机关或军队中经过任命的、一定等级以上的公职人员:官员。武官。做官。外交官。2.指属于政府的或公家的:官办。官费。3.公共的;公用的:官道。官厕所。4.姓。5.器官:五官。感官。
样:1.形状:样子。模样。图样。同样。装模作样。2.种类:花样。各种各样。3.做标准的东西:样板。样本。样品。榜样。
词:1.(词儿)说话或诗歌、文章、戏剧中的语句:戏词。义正词严。词不达意。他问得我没词儿回答。2.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做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3.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
章:1.诗、文、歌曲的段落:第一章。乐章。2.章程;条目:党章。招生简章。3.条理:杂乱无章。4.图章:印章。盖章。5.佩戴在身上的标志:徽章。领章。6.古又同“嫜(zhāng)”。
什么是“官样词章”?简单来说,就是那些看似正规却缺乏实质内容的文字。比如某部门发布通知写道:“为贯彻落实上级精神,深化多维协同机制,现就相关事宜进行系统性部署。”这段话看似专业,但普通人读完可能一头雾水:到底要部署什么?怎么部署?
为什么官样词章普遍存在?我曾参与过公文写作培训,发现许多单位存在“模板依赖症”。有位科长私下说:“用固定句式最安全,创新表达反而容易被挑错。”这种思维导致文件里塞满“强化意识”“优化结构”等万金油词汇,就像给空盒子贴金箔——外表光鲜,打开空空如也。
某地环保报告曾出现这样的句子:“通过多维度生态赋能,构建环境友好型发展范式。”后来记者追问具体措施,负责人解释就是“多植树+少排污”。你看,原本两句话能说清的事,非要套上学术外壳,反而制造理解障碍。
如何破解文字游戏?我在社区工作时,要求公告栏必须标注“行动清单”。比如“推进垃圾分类”后面跟着“本周新增3个投放点,每天18:00-19:00专人指导”。具象化的描述让居民立刻明白该做什么。文字回归工具属性,沟通效率反而提升。
最近某企业改革述职报告格式,要求用“做了什么+改变了什么”的结构。有位工程师写道:“我把设备检修流程从12步压缩到7步,每月节省328小时工时。”这种带着数字和故事的表达,比“提升运维效能”有力百倍。
文字就像镜子,照出组织的真实状态。当文件里充满“高度重视”“持续推进”却不见具体行动时,往往反映决策层对问题认知模糊。反过来,能用大白话说清解决方案的机构,通常具备更强的执行力。下次读到官样文章,不妨当作观察组织运行状态的窗口。
年轻公务员小张的案例值得思考。他负责起草的社区改造方案初稿充满“空间重构”“人本关怀”等术语,被主任退回要求重写。后来他蹲点记录居民提出的“希望路灯延长2小时”“健身器材加装防雨棚”等具体需求,方案通过率反而大幅提升。这个转变印证了:好文章不在辞藻华丽,而在扎根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