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ū xuán fú jì
成语解释:形容孤立而没有依托。
成语出处:清·冯桂芬《公启曾协揆》:“[上海]势居下游,无险可扼。蕞尔区,孤悬浮寄,数十里外皆贼兵。”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境遇
繁体字形:孤懸浮寄
英文翻译:Isolated and unsettled
孤:1.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的孩子:孤儿。2.单独:孤立。孤军深入。3.中国古代王侯的自称。
悬:1.吊、挂在空中:悬空。2.没着落;没结果:悬案。3.距离远:悬殊。4.〈方〉危险:这件事真悬。5.牵挂:悬念。
浮:1.停留在液体表面上(跟“沉”相对):浮萍。油浮在水上。浮云。脸上浮着微笑。2.在水里游:他能一口气浮到对岸。3.在表面上的:浮土。浮雕。4.可移动的:浮财。5.暂时的:浮记。浮支。6.轻浮;浮躁:他人太浮,办事不踏实。7.空虚;不切实:浮名。浮夸。8.超过;多余:人浮于事。浮额。9.姓。
寄:1.原指托人递送,现在专指通过邮局递送:寄信。寄钱。包裹已经寄走了。2.付托;寄托:寄存。赋诗寄怀。寄希望于青年。3.依附别人;依附别的地方:寄食。寄居。寄人篱下。4.认的(亲属):寄父。寄母。寄儿。寄女。5.姓。
“孤悬浮寄”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放到具体场景里就容易理解了。比如,一个人刚搬到陌生城市工作,没有朋友、不熟悉环境,每天下班回到空荡荡的出租屋,这种“悬在空中、无依无靠”的状态,就是典型的孤悬浮寄。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和“漂泊无依”有什么区别? 关键在于“悬浮”二字。漂泊可能带有主动选择的意味,比如旅行者探索世界;而孤悬浮寄更强调被动和不确定性,像被风吹起的蒲公英,无法决定自己落在哪里。比如应届生第一次实习,被分配到完全陌生的项目组,面对未知任务时的迷茫感,就是这种心态的写照。
我曾在山区支教时深有体会。第一天站在讲台,面对三十双好奇的眼睛,教案准备得再充分,仍然感觉像踩在棉花上。手机没信号,方言听不懂,连厕所都要穿过半个操场——这种脱离熟悉体系的不安,正是孤悬浮寄的真实写照。
那这种状态完全是负面的吗? 未必。就像贝壳要在浪潮中才能孕育珍珠,人在孤立状态下反而可能激发潜能。认识个创业者,当初抵押房子开发APP,所有亲戚都觉得他疯了。但正是这种“悬在半空”的危机感,逼着他三个月跑通商业模式,现在公司估值已过亿。
现代社会其实提供了新解法。去年帮邻居张阿姨注册短视频账号,她独居多年,子女在国外。通过直播插花,现在每天和天南地北的网友聊天,孤悬浮寄变成了“悬而不孤”。科技重新定义了人际连接的尺度。
观察地铁里的通勤族很有意思:戴着降噪耳机看似隔绝,实则通过播客、有声书与更广阔的世界相连。这种新型的“悬浮”状态,既保有个人空间,又不切断与外界的联系,或许正是当代人平衡孤独与社交的智慧。
说到底,孤悬浮寄既是挑战也是礼物。它像人生必经的潜水钟阶段,虽然压抑却让我们学会调整浮力。重要的是保持向上的姿态,毕竟就算是氢气球,找准风向也能飞向新高度。